《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zzs933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20 10:16:2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8年房山区骨干教师远程网络培训仿学教学设计

?

教学基本信息



单位

?***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课题

?圆的认识



教师姓名

?孟某某

观摩课例设计教师

?丁某某老师



观摩课例课题

《圆的认识》?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1、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2、拓展空间,强化操作,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圆的特征。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欣赏生活中的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养成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民族自豪感。

?



教学背景分析



文本分析:

“圆的认识”是北京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8~6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



教学方式:合作 探究



教学工具(手段):PPT课件 圆纸片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名称,探究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的圆;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圆的本质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养成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初步建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探究圆各部分特征。

2、会画指定的圆。

教学难点:1、按指定条件画出圆;

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 源于生活,发现圆

交流汇报,认识圆

动手操作,学画圆

动手操作,探究圆

解决问题,运用圆



?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置意图



一、?源于生活,发现圆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汇报,认识圆

?

?

?

三、动手操作,学画圆。

四、动手操作,探究圆。

五、解决问题,运用圆。

六、全课总结

?1、师:同学们玩投沙包游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留白”,要为学生主动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只有“静心等待”,教师才能在进行着表演的同时,欣赏到学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

2、教学细节要强化。细节决定成败,教学设计设计的再好,在具体实施中不重视好细节问题,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探究画圆的方法时,教师应规范说明定圆心,而不是定点。

3、设想:我们知道,圆的科学定义是:在平面内,到达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是否可以尝试着从圆的本质属性出发,引领学生用“点的轨迹”的思想去理解圆的半径、直径。?

?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