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0》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10的认识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孝感高新区诸赵学校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1课标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0的认识”是在学习完0-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于10的基数、序数概念掌握很好,能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排序,而且有前面1-9各数的认识方法,对于10的组成与分解学生也不感到困难。 因此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学习有关10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以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全面认识和掌握10这个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掌握10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学生学起来困难不会很大。在认识6-9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感,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体验、采用的游戏、儿歌、自己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学习有关10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故事《骄傲的9》导入新课,由此引出10这个数。
1和0站在一起组成10,1说得对,它比9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初步认识、感知10
2、说一说生活中的10
3、教学数序
4、比大小
5、10的书写
6、教学10的组成
7、找朋友、对卡片
1、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东西,请学生上台数一数。
2、10元钱、计时器倒数10秒、电梯XXXXXXXXXX
3、10的前面是9,从大到小:10、9、8、7、6、5、4、3、2、1、0
4、观察点子图,比较10和9的大小
5、学生手指在空中写,描红后在田字格中书写
6、边摆小棒边进行10的分成,请生找卡片,组成10
1、初步认识、感知主题图中的数字。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掌握1~10的顺序以及10在数字中的位置
4、明白谁大谁小
5、掌握10的正确书写
6、掌握10的组成
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完成书本练习十三第一、二、三小题。
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五、教学策略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主意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0的认识,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看到的10.
在尺子上教学10的数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动画有趣的展示10的书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摆小棒、找朋友、对卡片、儿歌多种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掌握0的组成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景,本着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七、教学课件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10的认识”是在学习完0-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于10的基数、序数概念掌握很好,能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排序,而且有前面1-9各数的认识方法,对于10的组成与分解学生也不感到困难。?因此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学习有关10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以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全面认识和掌握10这个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掌握10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10的读写和1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演示法和启发式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骄傲的9》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知道它是最大的,可骄傲了,它对0~8各个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组成几呀? 它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
课题板书:《10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感知10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联系数学知识说一说。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请学生数出图上的小朋友、老师、鸽子的个数。教师小结:告诉学生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说一说生活中的10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10?师让生找一找,身体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0表示。(10个手指、10个脚趾)
3、教学数序
(1)“10”这个数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2)请计数器来帮忙。师先拔8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比8多1)9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比9多1)10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说说9的后面是几?(在尺子上随机教学基数与序数)
(3)请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4、比大小
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就把10单独找来比大小。出示9和10的点子图,请学生观察比较大小。师板书:10○9、9○10,生齐读式子。
5、10的书写
动画展示10的书写,请学生观察10的书写需要注意什么。学生练习写10,教师巡视指导。
6、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课件:一棵大树上,挂了10个果子。请同学们数一数树上的果子,然后将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放进两个篮子里。
(2)将这10个果子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种放法?
(3)请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写一写10的组成,注意按照顺序。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前面5个10的组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只写了5个10的组成呢?学生发现回答: 由 10 可以立马想到 10
/ \ / \
9 1 1 9
(5)《凑十儿歌》巩固10的组成。具体内容:“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深化拓展
1、准备数字卡片1~9,请学生手拿卡片,找朋友。手中的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组游戏,教师从1~9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请学生翻开桌子上的卡片,如果你手中卡片上的数字和老师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举起手中的卡片挥一挥。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完成书本练习十三第一、二、三小题。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八、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 10????? 10????? 10 10
/ \?? / \?? / \?? / \ / \
9?? l? 8?? 2? 7?? 3? 6?? 4? 5 5
1 ? 9?? 2 8 3 7 4 6?
九、教学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每人准备了小棒,和卡片。要求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再分一分这些小棒。这样既巩固学生对10的序数的认识,也探究了10的组成。提供了人人动手研究的机会。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之中,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由于学习材料的充足,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教师都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3、评价灵活,鼓励学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注意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例如,你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你是一个小书法家,你真棒XXXXXXXXXX这样的评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从故事《骄傲的9》开始,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0的认识》。但故事有点长,没有把握好节奏。教学中采用凑十儿歌,让学生在歌曲中掌握10的组成,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
不足之处:
缺少追问
在课程开始阶段,学生在回答图上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时。有一个学生很快说出图上有10只鸽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很快给予了肯定,但我没有追问下去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这么快就数出结果。其实这里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利契机,如果我让这个孩子到前面数一数不仅能让学生巩固10的数法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数物体个数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有主持人的机智,面对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学会追问。
2、没有打破思维定势
在练习设计时,如果能强调一题多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直尺回答()比( )大,( )比( )小,如果不仅仅让学生说10和9的大小关系,更多的关注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这样既巩固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3、难点没有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关于10的组成没有处理好,难点没有突破。教学中,缺少10的组成的板书。教学流程不够流畅,教师有点紧张,导致教学后面的内容,纪律有点乱。最后结束太仓促,没有进行小结。教学中,反复重复学生的话
4、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对于老师的提问都可以积极举手发言,上课气氛活跃。但是在玩游戏中,没有把握好节奏,游戏玩的有点乱。
总结: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学生的数学活动放手不够。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处理预设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问题上还有待磨练和提高。如: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引导不够;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等。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0》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