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通道1活动:教学设计朱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研修主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朱某某
工作单位
丰溪镇中心学校
学科年级
小学数学二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境,是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唐雪松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认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实验法、动手操作法 、讲解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还记得这是什么图形吗?(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师:现在老师把这个三角形去掉一条边,你们还认识吗?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生辨认各种图形。
生:各抒已见
从“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地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以及认识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就是角。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一)、(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师:校园里多么整洁、漂亮。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二)、(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A、生观察发现角。B、师介绍角。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三)、认识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教师板书 学生做笔记)
(四)、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提前做好一个活动角,将活动角慢慢张开,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3、拓展应用选择得当。通过拓展让学生在画角的同时能够数出角的个数,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会正确数角奠定了基础。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我觉得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处理上还不够好,学生折角后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比的过程还太短,我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但是让学生来说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表达,说明我在示范的时候没有把知识点讲到位。
2、对学生备的不够。3.学生对从一个端点引出几条射线,此图形共有多少个角?很多同学不会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通道1活动:教学设计朱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