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曹某某

本文由用户“山峰之山峰王”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10:24: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曹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多媒体资源环境下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曹某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数学书第84-85页及相应的习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整数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进计数单位“十”,从而成为认识100以内数乃至更大的数的基础。本节教材先教学数数和读数,也就是初步认识11-20各数的意义。教材先安排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0个一是1个十,然后让学生利用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并通过摆小棒认识11-20各数的数值,了解其意义,并学习这些数的读法。

2、学生情况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更是难点。

3、教学环境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动的生活情景、动态的操作过程以及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帮助很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生活情境图和尺子的过程,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数小棒、摆小棒、读数、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探索、操作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五、教法与学法   1、多媒体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资源展示,创设情境,激趣引新,提出问题

  1、创设情景:通过电脑投影出示主题图(老师带学生过马路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汇报交流图中有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相应的数量。同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2、激趣引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物体的数量超过10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资源导航,认知感知,设疑质疑,解决问题

1、资源导航,认知感知

猜想、验证老师展示的小棒的根数,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2、设疑思辩,提出问题

思考:怎样摆小棒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小棒?

(三)资源启迪,互动探究,适时引导,探索规律

1、资源启迪,互动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摆一摆;小组内讨论哪种方法好,怎样摆。

2、适时引导,探究规律

 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哪种摆法好,为什么?

(四)资源示范,合作交流,意义建构,总结规律

 1、合作交流,意义建构

(多媒体出示小棒图)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0个一是1个十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也照样子数10根捆成一捆,使学生知道“十”这个计数单位。

2、总结规律

(多媒体演示)

通过引导学生摆小棒(师生、生生等合作方式),再交流、讨论、总结20以内数的组成、读法。

(五)资源拓展,应用拓展,效果评价,认知升华

1、(多媒体出示直尺图)

先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补充完整,再让学生分角色读出直尺上不同的数,以及师生、生生互相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趣味游戏

①介绍运动员号码活动。(利用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介绍)

②连一连。(课本第87页)

③找生活的数。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到过11-20各数?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七、教学流程图

  表示教师活动,  表示学生活动,  表示师生双边活动

八、教学设计说明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趣引新,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课始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事物,了解学生的数数水平。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2、多媒体资源导航,认知感知,解决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信息资料,让学生选择、加工、整理问题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数能力。

3、巧用多媒体资源启迪,适时引导,探索规律。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要求、学习方案、以及关键问题给学生以启迪,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并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探索发现新的规律。

4、多媒体资源示范,意义建构,总结规律。

本环节巧借多媒体资源突破难点,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以正确结论性示范,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思维得到发散,形成对知识的再认知。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5、多媒体资源拓展,效果评价,认知升华。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启发性练习,激发学生在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展示,去表现,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在提问引导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训练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细化训练平台,让学生通过强化训练题练习,进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拓展思维。借助网络资源的功能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知识面,将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对课本习题的积极开发,不但大大增加了原题的思维含量,而且也提高了练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尾的自由总结给学生安排了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强化了他们获取学习成功的感受。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曹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