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的所学及实践完成一篇教学设计并以作业形式提交。
二.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第一课时)
姓名:
陈某某
工作单位:
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
学科年级:
数学 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班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少数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13×40=
321×2= 230×3=
2.笔算
43×26= 12×34=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学生口答结果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最想到哪里去旅游?今天我们看看李叔叔的旅游行程。
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1.怎样计算145×1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共同探究笔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145x10=1450 145 x 12
145x2=290 =145x3x4
1450+290=1740 =435x4
=1740
145×12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说出估算的方法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
用笔算比较准确。
学生尝试计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计算方法2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可以适当地引导,而且方法不唯一2x6也可以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是不是感觉这样比以前我们一次性列竖式计算麻烦很多呀,那我们可不可以用笔算的方法,也列一个竖式就可以计算出结果呢。(引导学生往笔算方法的方向思考)
学生试算,指名几个学生板演:145×12
集体讨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b.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c.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先算145×2,再算145×10
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
145×12=1740
145
× 12
-------
290
1 45
-------
1 740
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学生口答结果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小医生:
1 3 4?? 2 4 6
×? 1 6?? ×? 3 4
8 0 4???? 8 6 4
? 1 3 4?? ? 6 2 8
??9 3 8???? 7 1 4 4
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
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学生回答,老师同学完善
通过回答问题使得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再思考的过程,深化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举三个可以用我们三位数乘俩位数的笔算乘法解决的生活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
作业要联系生活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
1
2
3
4
5
1.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或任务情境,导出新知。
2.创设的问题或任务能引起学生质疑,引爆思维。
3.导学立足学生实际,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导学部分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明确研究的问题)。
5.导学问题和材料呈现时机恰好、方法恰当,注重过程和方法。
1.问题或例题清晰,学生有充足的自主探索时间。
2.学生围绕问题或例题,积极参与探究。
3.教师善于收集当堂课生成的资源(错误、回答)。
4.课堂活跃,师生配合有默契,互动中角色分明。
5.展示形态各异,具有深度和广度,展示的人数多。
1.反馈及时,巩固练习方式多种多样。
2.学生知识技能等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3.注重能力培养,方法的提炼,形成相应的学法。
4.能生成新问题或新知识,能拓展延伸。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