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需要的)

本文由用户“乐乐哈哈9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4 16:40:4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需要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姓名:

任梦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二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支彩笔的问题,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3、能正确利用笔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强,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口算乘法,并用复习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心得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呈现:课本第60页情境图。教师介绍:屏幕上的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

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他们在画画。

图中有3盒彩笔。

每盒彩笔有12只

通过学生寻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支彩笔?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口算乘法:12×3=36

连某某12+12+12=3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尝试自己用竖式解答,并在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

让学生亲身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法:启发引导,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分为8小组,采取组内评价、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生自评。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教学PPT



八、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



九、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的内容本来就很枯燥,所以在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选择了我认为比较适合的复习教学方法。比如第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成新回顾了口算乘法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板书,给学生视觉上进行归纳;在导入部分,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创设了闯关获取圣诞晚会邀请卡的生活情境,设计一些趣味题型,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欢畅的氛围中展开新知大探索。其次,在闯关过程中,我设计了个别环节让学生自主和小组合作探索的情景空间,贯彻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再次,由于本节课注重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而新课标也对此提出“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把各种算法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需要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