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研究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研究报告
一、问题标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学习主动性差,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问题描述/呈现
简要描述: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您的“小问题”,并将问题中包含的表象和深层问题挖掘出来。
计算能力的提高,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学生反应来看,大部分是由“粗心”造成的,还有一小部分是基础差,口算加减法不过关,即使掌握了算理,也算不出正确答案。 所谓“粗心”,其实还是学生学的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要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由于不会做,所以没兴趣做,敷衍了事,只能降低难度,由易到难,从简单计算入手,循序渐进,使其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三、原因追溯
造成“小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分析阐述。
1、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2、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645”误写成“654”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3、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4、简便计算不明算理,胡乱套用,随便添括号、去括号、改运算符号
5、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
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
1、强化基础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2、坚持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3、给后进生单独辅导,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五、实施过程
具体描述实施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文本,可以配合展示过程中的照片或者成果图片等。
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2)。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3)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4)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平时要加强口算练习,每天进行几分钟口算练习,从读题,计算准确性分别评价,利用午读时间进行笔算练习,老师批阅后进生的并给于指导,学习委员批阅组长的,组长批阅组员的,有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基础较差的,降低计算难度,由老师亲自辅导 ,从简单入手(例如:除法不会,先让写乘法,小数乘法不会先做整数乘法,整数乘法做会再做小数乘法,小数乘法做会再做除法,除法也是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入手),慢慢提升。
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技巧。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技巧,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还要加强练习和技能训练,比如小数除法,特别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错在除数转化成整数时,被除数没有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造成商错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型,做到对症下药。
纠错题型上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在练习形式上安排有多种形式: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研究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