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过氧化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过氧化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课题
过氧化钠
课程
无机化学
课型
专业基础课
课时
1课时(45分钟)
教材
选用丁秋玲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无机化学》,该教材充分体现新教学大纲“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先进教学理念。本节内容既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生化、药化、药检的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是药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
学情
分析
1.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认知的一般规律,重新调整教学顺序,力求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弱化较为枯燥的理论讲述,便于学生接受。同时,采用知识联系生活法、实验探究法和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寓教于乐,主动学习。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系统地掌握氧气的几种制法。
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掌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能力目标
通过潜水艇氧气来源原理的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尊重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运用化学的兴趣与能力。
重点
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难点
反应方程式的学习与记忆
关键点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
教学
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知识联系生活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学生通过观摩、实验、自主探究、协作等方法来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
教学
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XXXXX) 探究新知,循循诱导(34XXXXX)
总结归纳,梳理知识(4XXXXX) 布置作业,学有所用(4XXXXX)
课前
准备
1.印发预习提纲给学生。
2.分组:将50位同学分成10小组, 让各组学生查阅资料、完成预习。
3.准备好实验用具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思考讨论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2、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氧气的制法,提出疑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思考讨论。
2接受本堂课的主题过氧化钠
3、明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出授课主题。以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在学生好奇心最强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提高有效教学。
讲授新课
设计实验方案
2、[布置任务]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假设、初步的解决方案。[讲授]可能性(1)可能是Na2O2与H2O发生反应;(2)可能是Na2O2与CO2发生反应;(3)还可能Na2O2与H2O、CO2均发生反应。[问题]接下如何做?
交流讨论、思考、分析、作出假设: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提出实验验证方案
培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
验证Na2O2与H2O的反应
[演示]滴水生火。你看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猜测Na2O2与H2O反应产物是什么?猜测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验证产物?
思考、提出假设、提出方案
观察、思考、质疑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演示]试管实验:验证Na2O2与H2O反应的产物。[创设认知冲突]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 先变红,又褪色。[问题]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讲述]这怎么回事?课后我们继续探究。
书写Na2O2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观察,体验猜想被证实的快乐
引发认知冲突。
使探究向课后延伸,克服课堂时间紧张。
练习巩固,板书的示范作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
【演示实验】
“吹气生火”
用塑料吸管向某某Na2O2的棉花中吹气,放出的热量和生成的O2使棉花点燃。
【分析】
物质燃烧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有足够的氧气
学生用塑料吸管向某某Na2O2的棉花中吹气时,呼出的CO2气体与Na2O2反应,放出大量热和O2从而使棉花开始燃烧。
让学生自主探究,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突破难点的学习与记忆。并思考过氧化钠的保存方法。
布置作业
学有所用
布置作业,说明要求
完成作业
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Na2O2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
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
教学反思(设计)
1.设置思维台阶,步步激活思维。
2.颠覆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3.富有特色的课后作业。
附:第1课时导学案
一、课前复习CaO与H2O的反应,Na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完成下列作业。
1、写出CaO与H2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燃烧的条件 。
3、切开钠,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迅速 ,随后呈 色,是因为钠很活泼,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 (名称),化学方程式是 。
4、加热钠,钠较容易地熔为一个光亮的小球,说明钠燃点钠熔点 ;随即剧烈发生燃烧,发出 色火焰,生成 色固体,它是 (名称),化学方程式是 。
5、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二、观察、思考、发现
6、从3、4发现Na2O、Na2O2的物理性质有: 。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是因为 。把燃着的木炭分别伸入A、B、C三瓶气体中,根据现象判断它们是什么气体:伸入A中燃烧情况与空气中的相同,则A是 ;伸入B中燃烧加剧,则B是 ;伸入C中,燃着木炭熄灭,则C是 或 。
8、向一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吹气,观察到 ,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到 ,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9、酸碱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
酸碱指示剂
酸
碱
石蕊(紫色)
红
蓝
酚酞(无色)
不变色
红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过氧化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