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X小彩旗”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4 15:45:58 举报文档

以下为《《过氧化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过氧化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课题

过氧化钠



课程

无机化学

课型

专业基础课

课时

1课时(45分钟)



教材

选用丁秋玲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无机化学》,该教材充分体现新教学大纲“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先进教学理念。本节内容既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生化、药化、药检的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是药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



学情

分析

1.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认知的一般规律,重新调整教学顺序,力求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弱化较为枯燥的理论讲述,便于学生接受。同时,采用知识联系生活法、实验探究法和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寓教于乐,主动学习。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系统地掌握氧气的几种制法。

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掌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能力目标

通过潜水艇氧气来源原理的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尊重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运用化学的兴趣与能力。



重点

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难点

反应方程式的学习与记忆



关键点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



教学

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知识联系生活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学生通过观摩、实验、自主探究、协作等方法来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



教学

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XXXXX) 探究新知,循循诱导(34XXXXX)

总结归纳,梳理知识(4XXXXX) 布置作业,学有所用(4XXXXX)



课前

准备

1.印发预习提纲给学生。

2.分组:将50位同学分成10小组, 让各组学生查阅资料、完成预习。

3.准备好实验用具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思考讨论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2、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氧气的制法,提出疑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思考讨论。

2接受本堂课的主题过氧化钠

3、明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出授课主题。以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在学生好奇心最强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提高有效教学。



讲授新课



设计实验方案

2、[布置任务]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假设、初步的解决方案。[讲授]可能性(1)可能是Na2O2与H2O发生反应;(2)可能是Na2O2与CO2发生反应;(3)还可能Na2O2与H2O、CO2均发生反应。[问题]接下如何做?

交流讨论、思考、分析、作出假设: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提出实验验证方案

培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



验证Na2O2与H2O的反应

[演示]滴水生火。你看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猜测Na2O2与H2O反应产物是什么?猜测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验证产物?

思考、提出假设、提出方案

观察、思考、质疑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演示]试管实验:验证Na2O2与H2O反应的产物。[创设认知冲突]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  先变红,又褪色。[问题]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讲述]这怎么回事?课后我们继续探究。

书写Na2O2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观察,体验猜想被证实的快乐

引发认知冲突。

使探究向课后延伸,克服课堂时间紧张。

练习巩固,板书的示范作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

【演示实验】

“吹气生火”

用塑料吸管向某某Na2O2的棉花中吹气,放出的热量和生成的O2使棉花点燃。

【分析】

物质燃烧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有足够的氧气

学生用塑料吸管向某某Na2O2的棉花中吹气时,呼出的CO2气体与Na2O2反应,放出大量热和O2从而使棉花开始燃烧。

让学生自主探究,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突破难点的学习与记忆。并思考过氧化钠的保存方法。



布置作业

学有所用

布置作业,说明要求

完成作业

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Na2O2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

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



教学反思(设计)

1.设置思维台阶,步步激活思维。

2.颠覆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3.富有特色的课后作业。





附:第1课时导学案

一、课前复习CaO与H2O的反应,Na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完成下列作业。

1、写出CaO与H2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燃烧的条件                           。

3、切开钠,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迅速    ,随后呈    色,是因为钠很活泼,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     (名称),化学方程式是                   。

4、加热钠,钠较容易地熔为一个光亮的小球,说明钠燃点钠熔点   ;随即剧烈发生燃烧,发出   色火焰,生成    色固体,它是     (名称),化学方程式是                   。

5、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二、观察、思考、发现

6、从3、4发现Na2O、Na2O2的物理性质有:               。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是因为           。把燃着的木炭分别伸入A、B、C三瓶气体中,根据现象判断它们是什么气体:伸入A中燃烧情况与空气中的相同,则A是    ;伸入B中燃烧加剧,则B是     ;伸入C中,燃着木炭熄灭,则C是     或      。

8、向一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吹气,观察到              ,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到              ,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9、酸碱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

酸碱指示剂

酸

碱



石蕊(紫色)

红

蓝



酚酞(无色)

不变色

红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过氧化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