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郝苏某某

本文由用户“我爱杨洋9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10:50:36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诗歌情感--郝苏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方法与策略

一、疏通诗意,把握情感

翻译诗文 疏通诗意:

诗意的理解是鉴赏诗歌的前提,离开诗意,鉴赏无法进行

诗歌特点 诗歌语言

凝练含蓄 改变词性

音韵和谐 颠倒词序

言简意丰 省略句子成分

疏通诗意,还要注意

1.把握词性的改变,领会诗意

熊咆龙吟殷某某,栗深林兮惊层巅。

2.还原颠倒的语序,领会诗意

辛弃疾《永遇乐XXXXX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某某处”

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某某”

3.填补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年少争(送)缠头,(弹奏)一曲,(琵琶女得到)红绡不知数。

4、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不能以现代汉语习惯理解

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貌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可

奉陪郑驸马韦某某【1】

杜甫

韦某某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某某,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某某: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翻译诗文, 疏通诗意:

春天韦某某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这满杯的美酒应该终日痛饮,我满头白发正该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好好地享受。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得刺眼,让人眼前一亮。何时我才能居住在这片竹林,戴上隐士的黑头巾隐居于此?

翻译诗文, 疏通诗意后就能感知情感:

因韦某某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温习巩固

青玉案 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某某,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翻译诗文, 疏通诗意:

暮春时节,春花已泻,狼藉满路,大好春光已逝去,只有那多情燕子,追逐着春光,飞翔于花丛柳绿之间。而铜镜前人儿不知不觉已韶华暮,容颜已老 。想写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又无以言表。花开花又落,人生几度春,词人不觉发出“九十花期能几许”的哀怨。此景无可追,此情无可待,只能对红饮酒,独自品尝这孤寂的雨季。

翻译诗文, 疏通诗意后就能感知情感:

对春去的伤感、年华已逝的感慨、幽怀难以言表的苦痛、孤独寂寞

二、通过“六看” 把握情感

1、看作者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是南宋诗人,爱国之情始终不渝,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变。则其诗中多表达此种情感。只要看到作者是陆游,朝这种感情上思考,一般情况下是不错的。

2、看背景、看注释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背景告诉我们诗人结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那么,诗歌情感必然与此有关。全诗营造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意境,表达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3、看题目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从题目看,自然要表达“怨”情;诗中又有“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可见怨的是不能与丈夫团圆相会

4、看意象、看意境

扬州慢

姜某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某某,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某某,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某某,年年知为谁生?

姜某某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5.看体现情感的词

葛某某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羁旅愁思的烦乱心绪

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根据题材,把握情感

我国的古代诗歌已经形成了某些固定的题材内容。某一种诗歌题材,往往用于表达某种类似的情感。对古诗题材情感的把握从这一类到这一个。

熟悉诗的类型,了解每类诗的思想感情,阅读诗词的时候,把这一类诗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的诗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解说,就可以准确指出某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

1、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战争的惨烈,为国捐躯的决心

3、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归家无望的哀伤,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

4、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功业未建的感伤

5、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6、惊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

温习巩固

从军行七首XXXXX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达了虽然战争的惨烈,但依然有着保家卫国的豪情

温习巩固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某某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

羁旅行役诗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及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温习巩固

旅夜书怀

唐XXXXX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某某老病休。

飘飘何某某,天地一沙鸥。

抒发仕途失意,不得重用,孤独无依的感伤

温习巩固

次北固山下

王某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羁旅愁思)

送别诗

1、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

2、表达分别时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孤寂、惆怅、落寞

3、表达对友人的劝勉、祝福

高适《别董大》 王某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温习巩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某某,胡某某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某某。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某某。

对友人的留恋

温习巩固

雨霖铃XXXXX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表达分别时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孤寂、惆怅、落寞

注:有些诗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情感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惆怅、被贬的愤懑、忧国忧民、连年战争 有家难回的悲愤

温习巩固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某某,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某某,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全诗写了依依惜别的心情,也写了保卫祖国的豪情。

闺情诗(以女性为主题)

1、宫某某

反映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妃嫔不能自主命运的同情

2、征妇怨

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有的诗歌既有对战争早日结束、丈夫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

3、商某某

商人重利轻离别,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

4、情人怨

担心自己的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的写对爱情的向往

5、借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温习巩固

秋夕

杜某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温习巩固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温习巩固

节妇吟

张某某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某某,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的用意,是婉谢而不愿就聘。

山水田园诗

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2、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3、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

4、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5、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耕读生活,安贫乐道的思想

温习巩固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某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温习巩固

过故人庄

孟某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某某。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

咏史怀古诗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如杜某某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某某“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强调兵家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王安石“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温习巩固

赤壁

杜某某(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某某,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对周瑜军事才能的推崇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1、借古讽今

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2、怀古伤今

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 感慨世事瞬息变幻、人生无常

3、借古抒怀

时光不再,英雄易某某,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

温习巩固

赤壁

杜某某(明)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乌满烟芜。

抒发世事瞬息万变、人生无常的感伤

温习巩固

泊秦某某

杜某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某某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讽刺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

温习巩固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悲叹昔盛今衰

温习巩固

念奴娇XXXXX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某某,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咏物言志诗

第一种是借物抒情

第二种是托物言志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得出情感

温习巩固

咏柳

贺某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借咏柳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温习巩固

墨梅

王某某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清高的独立人格理想

温习巩固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写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融情于某某

分析景物(意象)--意象构成的画面特征(意境)---悟情感

注:写景抒情诗的情感是丰富的、多样的

可能是以上各个题材中任一情感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某某,春山一路鸟空啼。

诗人写的意象:草、涧水、芳树、花、鸟

特点:萋萋、东流复向西、无人、自落、空啼

构成的意境:凄凉、孤寂

凄凉、孤寂的意境表达诗人惜春、伤春的感伤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某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某某。

颔联意象:蓬草、大雁

特点:征(随风飘扬) 归

构成的意境:飘零

飘零的意境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凄凉

颈联意象: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

特点:直 圆

构成的意境:壮阔雄奇

在大漠的壮阔雄奇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说理论道诗

鉴赏要点:

首先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1、借物寓理

雪梅

--宋 卢某某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借“雪”“梅” 说明任何人和物各有缺憾

2、借景寓理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3、即事寓理

诫子弟

清 何某某

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哲理】类比手法说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不要因小利而损害人间情谊

以上各种方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要综合运用的。在具体的解题实践中,要灵活掌握,切勿拘泥。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诗歌情感--郝苏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