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摇篮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摇篮》反思
*** 孔某某
诗歌《摇篮》是大班上学期的内容,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四幅温馨宁静的图画,诗的前三段,分别把蓝天、大海、花园比作摇篮,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各睡其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妙,最后一段转向妈妈和宝宝,是主题的升华,会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
一、本次集体教育活动的具体教育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优美的节奏,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儿歌内容,按句式进行仿编,喜欢文学创编活动。
二、重、难点的确定: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诗歌是以精练、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一般都有含蓄的特点,它往往抓住事物中容易打动人心的一点或几点集中而概括地表现出来,幼儿对此较为陌生;而幼儿对如何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诗歌内容,也不够熟悉,所以我把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诵作为本课的重点。
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对理解诗歌的意境存在困难,所以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幼儿现有认知水平分析: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是抽象思维已经萌芽,积累的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
我设计本次教育活动时,出发点在于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的语言情境。我将活动中“幼儿是否说得准确到位”看得不是很重,关键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以此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语言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四、本次教育活动学习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化、经验化及主动性建构”,通过孩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老师做到讲得“少”一点,“引” 得巧一点,让孩子学得“精”一点,“活”一点,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欣赏诗歌《摇篮》
观看课件《摇篮》,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通过引导谈话,进一步使幼儿理解、学说诗歌,为了巩固、理解、练习诗歌,应用词汇,解决本课重点。幼儿也很快记住了诗歌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出来。
第二部分:仿编诗歌。通过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作品。也为下一环节做铺垫。通过本环节有的的合作意识有所提高。
第三部分:创编诗歌
1、教师出示背景图池塘、大海、竹林 和青蛙、鱼、熊猫等图片
请小朋友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自己的摇篮(请小朋友们把这些小动物贴到背景图上)。
2、请小朋友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一起看图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小结:小朋友不仅自己有温暖的摇篮,也通过本环节给这么多的小动物、植物们找到了温暖的摇篮,大自然变得那么温馨、宁静,大家都过得非常幸福,生活变得多么美好。
4、请幼儿伴随音乐模仿摇篮的动作
在音乐中幼儿扮演各种动植物,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睡着了。通过动作使幼儿亲身体验,将自己的感情投入。
在活动过程中我遵循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摇篮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