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怀念母亲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真挚 奔丧 凄凉 沮丧 抱终天之恨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怅望灰天 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对亲生母亲、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日记和散文,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其爱国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赋得永久悔》文字资料、《母亲,您别走》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经典诵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复习导入
1、读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怀念母亲》,请同学们齐某某课题,读出“怀念”的情感。
2、初读词语,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 终天之恨? 泪流不止
频来入梦? 怅望灰天 ?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生把词语读正确,读出感情。
从这些词语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
3、教师小结:作者怀念的是______________,他对这两位母亲怀着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析词句,体会失母之痛
【研】我研讨 我进步!
1、轻声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学法指导:
一读:读相关段落。
二划: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
三悟:感悟作者极度痛苦的心情。
四议:把你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重点研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某某。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展】 我展示 我最棒!
当我读到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是啊,同学们你可知道:一个平常的日子,在外求学的季羡林意外的收到一封家书:母亲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车,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见,他多想马上守在母亲的身旁。踏进家门他看到了母亲的棺材。怎能不让人撕心裂肺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悔恨)
3.你知道作者悔恨什么?(他的愿望没有实现)
4.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补充资料: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5.真正让作者遗憾与悔恨的又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6.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我找一位同学读读。(课件出示)
我不忍想像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那棺材上,随母亲于某某。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永久的悔”。选自《赋得永久的悔》
7.誓言犹在,母亲已去,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让我们把这种悔恨带入文中读出来吧。(指名读)
8.师领读:我悔恨,我六岁XXXXXXXXXX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男生读)
师领读:我悔恨哪,在我读XXXXXXXXXX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某某。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女生读)
师领读:我悔恨呀,一想到XXXXXXXXXX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齐某某)
9.长跪母亲的灵前,在作者怅望灰天的泪光里,我们听到他大声地祈求:母亲,您别走。(视频《母亲,您别走》)
10.如果哭声能唤回远去的母亲,我愿永久哭泣,假如薄薄的纸张能写下深深的思念,我愿倾尽笔墨涂满蓝天,将伟大的母爱挽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谁来?(充分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失去母亲的悲痛心情。)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四、梦中寻母 同学们,异国生活已经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了,而作者在后又偏偏还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两个段落,看看作者到底寻什么?1、全班读《寻梦》两个自然段。2“夜里梦到母亲”“母亲”指的是谁?3、夜里梦到母亲,但为什么作者会看不清母亲的面影呢?
出示文字资料① :“由于作者六岁时便随叔父在济南读私塾,并且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并不深。”
出示文字资料② :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整整八年没有见,此时的母亲容颜如何?白发增添了几许?还能知道吗?不能了!而留给自己的,却只有那长长的恨。
师:由于作者留在母亲的身边并不多,加上母亲临死前作者也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尽管作者很努力地去回想母亲的样子,但由于对母亲生前样子记忆不深,所以泪光中只能幻想母亲模糊的面影。母亲走了,连一个清晰的面容都不留给他,你说这能不让作者感到悲痛和遗憾吗
4、同学们,请拿起书,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在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疾呼——读《寻梦》后一段。(出示课文内容7)5、作者为什么对祖国对母亲有如此深深的怀念呢?用课文开头的一句话来说。(读)6、总结:是一位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怀念自己的母亲。这恨,这糊,这哭,这寻,才构成了作者一生怀念母亲,怀念祖国的心。
7、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震撼了所有人,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下面让我们深情地唱这首《我的中国心》
五、【作业套餐】(1、2必做题,3、4题选做题)
1.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以及有关赞颂母爱的格言。
2.请同学们亲手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上一段祝福的话送给你的母亲。
3.回家用心帮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写下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
4.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亲生母亲 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怀念母亲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