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过零丁洋》教 学 设 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1、赏析诗歌名句,理解诗歌内涵。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读懂诗意。
2、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
一、导入新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国的屈原忠而被贬、报国无门、愤而沉江;“吾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晋代的陶渊明远离世俗隐居田园怡情自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杜甫不畏艰难、勇于登攀的凌云壮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闪烁着谭嗣同为国捐躯、杀身成仁的冲天光芒。翻开历史的画卷,那些为国为民的名人志士,那种激荡人心的慷慨正气,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再来结识南宋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一起品读他那悲壮的诗篇,一起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他就是文某某。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文某某(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_*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写作背景: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文某某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他毅然临危受命,但是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他被敌人活捉。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某某投降,但遭文某某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某某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
三、听读诵读,感知全某某
1、听录音,学生听读仿读,揣摩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技巧。(把握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处理好以下几个地方:惶恐——读出恐惧,运用颤音来读;人生句——读出高昂的激情。
4、学生个读、齐某某、深入体会
[说明]古代诗词侧重于诵读。听朗读录音,为让学生便于模仿,之后仿读,促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方法。教师的范读不宜过早出现,等学生有了一些体会后再范读,学生便于接受,且便于教师随后的指导。
四、精读,了解内容(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
1、这首诗属于什么体裁?并圈出韵脚。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3、这首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心情沉重——痛苦哀叹——激情昂扬,舍生取义
4、按以上分析的作者情感,再次诵读全某某。
五、品读,赏析妙笔
(一) 你喜不喜欢这首诗?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
(二)明确各联内容:
1、作者面临生死关头,首联回顾了哪些经历?
个人经历:科考入仕,国家大事:起兵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什么?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句话的情景。背景:当时八岁的卫王赵某某在陆某某等拥立下,行朝设在崖山海中,追兵一到,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因此,大宋的江山就像风中的柳絮,无法挽回。而文某某在抗元斗争中,出生入死,家破人亡,自己也被俘。这遭遇正如惨遭风吹雨打的浮萍。
3、颈联中作者“说惶恐”、“叹零丁”是不是表现出了作者的懦弱?怎样正确理解这种心情?
明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伟大的英雄也不是铁石心肠,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正常人的情感,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愿意求得生存,但他们更能做到舍生取义。就像十六岁的搞清志士夏完淳的诗《别云间》一样,“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不怕牺牲,但亲情难舍;大义当前,仍高呼:“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和夏完淳一样,文某某也是这样的英雄,他眷恋家人,慨叹身世,害怕孤独,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崇高与伟大,并不影响他以死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六、课堂总结
文某某以一腔浩然正气,满腹爱国热忱唱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豪言壮语激励着后代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啊!最后让我们饱含着对他的崇敬赞美,再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