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1.2_求曲线的方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求曲线的方程复 习1.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答: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 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 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 F(x,y)=0 的解,
(2)以方程F(x,y)=0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 C 上的点,那么方程 F(x,y)=0 叫做曲线 C 的方程;
曲线 C 叫做方程 F(x,y)=0 的曲线(图形)。 我们已建立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利用这两个概念,就可以借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是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或集合,用曲线上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方程F(x,y)=0表示曲线。在数学中,建立曲线方程,然后用方程研究曲线
的方法,叫做解析法(或坐标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
(1)据已知条件,求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由曲线求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由方程来研究曲线)复 习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本质、基本问题.解析几何的本质——坐标法——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直角坐标系的
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
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
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如果某条曲线C是由动点M运动产生的,我们就称曲线C是点M的轨迹,曲线C的方程称为M的轨迹方程。注意:“轨迹”、“方程”要区分:[知识链接](2)若是求轨迹,求得方程还不够,还应指出
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定形、定位、定量)。(1)求轨迹方程,求得方程就可以了;轨迹和轨迹方程:C曲线的方程解:设M(x,y)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M属于集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所适合
条件可表示为: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x+2y-7=0 ③例1:如果A,B两点的坐标是(-1,-1),(3,7),动点P到A,B的距离相等. 你知道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吗?如何证明你的结论?思考:如果给出A,B两点的坐标是(-1,-1),(3,7),动点P到A,B的距离相等. 你知道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吗?如何证明你的结论?x+2y-7=0 ③(1)由求方程的过程可知,垂直平分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③解;我们证明方程③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点M1到A、B的距离分别是
问题:如果给出A,B两点的坐标是(-1,-1),(3,7),动点P到A,B的距离相等. 你知道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吗?如何证明你的结论?点M1到A、B的距离分别是
即点M1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1)、(2)可知方程③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两个端点是A
(-1, -1) 、B(3,7) ,求第三个顶点C的轨迹方程.x+2y-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点C,则动点C的轨迹是( )
A.一条直线 B.一个圆
C.一个椭圆 D.双曲线的一支解析:设l与l′是动直线AC中的任意两条,则这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β,且斜线AB⊥β.由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可知过定点A和AB垂直的直线都在β内,故点C在平面α与β的交线上,故选A.A3. 将几何特征转化为数量关系而得出方程.2. 准确写出几何特征p(M).本节课的关键问题1. 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4. 简化方程的过程是否同解变形.[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1.2_求曲线的方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