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府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数与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一、单元规划表
数与量
大数的认识
5
四舍五入法
2
平方千米
3
吨的认识
2
毫升与升的认识
3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某某为主)。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常用的凑整方法一四舍五入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5.知道表示较重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作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6.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描述液体的多少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积累数感。
2.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平方米的活动经验、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3.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认识1L=1000mL;通过自己动手制作1L的量具,并用来测量身边容器的容量,积累关于升与毫升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全国2000年的人口数据,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并受到相关的人口教育
重点渗透的
数学思考方法
√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 综合 √ 比较 假设 其他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本章包括“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吨的认识”、“毫升与升的认识”五个部分。
“大数的认识”是在第四册教材“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较好的切入点,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
大数在生活中使用时常常某某、百万,甚至以千万、亿为单位,那么这些与大数近似的数是如何得出来的呢?在学生已经学习“相邻的整十(百、千)数”和“邻近的整十(百、千)数”的基础上,结合大数的认识,这里常用“凑整”的方法对大数进行近似处理在谷超豪主编的《数学词典第11页中对“凑整”方法有详尽的描述:“计算中为节省时间或按照实际需要,常取已知数中最小的准确度,舍去用不到的数位,这种方法称为凑整法其法有三:(1)去尾法,它对第n位数码字维持不变(即n位后舍去),(2)进一法,它是在第n位上加1(即n位后舍去,但在n位上加上1),(3)四舍五入法,此法发生误差小,一般常用。”从上文中不难体会到,凑整是一种数学思想,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是凑整的方法,而得到的结果就是原数的近似数也就是说,一个数按照实际需要或计算中为省时间,用凑整法在n数位上凑整,得到一个近似数的结果。
“平方千米”、“吨的认识”、“毫升与升的认识”主要介绍了新的面积单位一平方千米以及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新的质量单位—吨以及各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容积单位毫升和升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单元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过程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比三年级有了一定的提高。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活动,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欠缺,四分之一的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分析法来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还要采用针对性的评价,激发他们数学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促进知识与经验的正向迁移,在探究中感知、体验和感悟。
单元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某某为主)。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常用的凑整方法一四舍五入法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5.知道表示较重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作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6.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描述液体的多少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积累数感。
2.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平方米的活动经验、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3.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认识1L=1000mL;通过自己动手制作1L的量具,并用来测量身边容器的容量,积累关于升与毫升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全国2000年的人口数据,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并受到相关的人口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进一步了解数位顺序表,大数的读写。
2.用四舍五入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3.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4.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5.建立毫升与升的量感。
难点:1.中间、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
2.初步了解近似数的含义。
3.认识“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
4.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以及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5.进行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学府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