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千米教案-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三单元 测 量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关的标志。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实践中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尝试发现。
1、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设计意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二、探究形成,获取新知。
1、认识千米。
出示例3的情境图。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课件出示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出示教科书第8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5、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设计意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三、联想应用,巩固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4、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板书: 千米的认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千米教案-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