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1)

本文由用户“byin1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21:48: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等式的性质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七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等式的性质》属于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的第三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用等式的性质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方程的求解,知道了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出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进行求解。

2、出示一些式子,请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

学生独立完成两道题,完成后说明理由或解题思路。

学生基本上能完成两道练习题。

由等式到方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等式的性质1

请学生观察教材81面的图3.1-1,教师通过天平的图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天平的图进行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这个性质,从而得到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端加上(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再请学生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等式的性质1。

活动2:探究等式的性质2

请学生观察教材81面的图3.1-2,尝试通过参考活动1的思考方式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如果能发现出规律,尝试用等式表示。学生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交流讨论结果。从而得到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结果仍相等。

活动1:学生能观察出:天平两端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量,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学生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等式的性质1。

活动2:学生通过参考活动1的方式能讨论出等式的性质2,并且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但容易忽略掉等式的性质2中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这一条件。

探究新知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以及探究知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巩固提高:

教师板演教材82面的例2并向学生进行讲解,以及利用的性质1还是性质2。

再请学生完成教材83的练习以及83面的习题3.1中的第4题,并请学生板演,并尝试讲解

学生大体能完成所出的例题,但讲解仍有问题。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小结: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学生总结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进行一个总的归纳。

学生能说出本节课的部分内容,但不够完整。

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也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课前——预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自主思考,讨论、训练,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积极反思。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理解等式的性质1和等式的性质2

2、能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无。



八、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等式的性质:

1如果a=b,那么aXXXXXc=bXXXXXc.

2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那么

??

??

=

??

??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较为简单,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性质的应用上仍有部分问题,容易出错。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