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美术活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班美术活动:《手拉手》
活动名称:
大班美术活动:《手拉手》
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组织美术教学时,大家遇到最多的事情是美术活动任务刚刚布置,就会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你帮我吧”。而大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他们对探究性强的活动充满了好奇心,针对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大胆的将美术活动与科学活动魔术表演融合在一起,既增加了知识内容的神秘性,更调动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扩展和深化幼儿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情感表达出来,产生有简单情节的作品。幼儿的美术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我选择了这节《手拉手》,以魔术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在魔术的“奇”“趣”中自己尝试剪出连接的图案。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中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尝试操作魔术,发展动手能力,感受魔术的神奇与快乐。
3、能用连续折叠的方法剪出连接的图案,培养幼儿做事耐心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手绢一块、硬币一枚、正方形的纸两张、纸圈3个、剪刀一把;带有神秘色彩的音乐。
幼儿:每人两张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纸、长方形彩纸每人两张、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我是来自魔术王国的魔术师,我叫巴拉巴拉小仙子。你们见过魔术表演吗?在哪见过?(幼儿讲述)
2、教师:今天,我来给你们现场表演有趣的魔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参与我的魔术?
二、教师魔术表演,幼儿操作探索。
魔术:飞来飞去的硬币。
1、教师:硬币去哪了?(带幼儿的猜想,教师接着变魔术)
2、教师:这可是著名的魔术大师刘谦的杰作,他昨天还教了我一个更有意思的魔术,我教给你们好吗?
3、教师教授魔术:会动耳朵的小兔
4、幼儿自由操作。提问:你们变得小兔耳朵会动吗?想一想为什么兔耳朵不会动呢?
5、教师小结:在撕纸时没有按压线的地方撕,而是留了一点,兔耳朵就是通过这一点纸带着动的,而在空中穿线只是魔术中的假动作,用来增强魔术的神秘性。
6、请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巡回。
三、迁移新经验,幼儿动手操作。
1、教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么难的魔术你们居然都学会了。好,下面魔术难度将要升级了,有没有勇气挑战我新一轮的魔术?
2、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将纸折叠几次后,在折好的纸上画出树的轮廓,提问:“延画好的轮廓剪下,会发生什么?”
3、教师:“我刚才对折了几次?”“猜猜,剪下来的小树一共有几个?”
4、让幼儿自由操作,尝试制作拉手小树。
5、教师出示制作过程:“这是拉手小树的制作过程,你能看懂哪一步?”(重点提示幼儿实现连接的点不能剪开)
6、幼儿继续尝试制作拉手小树,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延伸,分享快乐。
1、教师:看,我又给你们变出了什么?(出示头对头的两排拉手小树)
2、教师:你们知道这个图形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3、与幼儿一起分享多种折法剪出的图案。
教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有没有兴趣尝试制作一下?教师重点提示幼儿只要把想要连在一起的点不剪断,你们想到的连接方法都会实现。
延伸到美工区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这节活动的最大亮点是:我大胆的将艺术领域与科学领域的整合,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做自己的主人,给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科学与艺术教育整合中充分的创造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美术活动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