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浮力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浮力》说课稿
新集中学
杨某某
2015年3月20日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来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应用二力平衡和力的合成等知识来了解浮力的大小。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能为下一单元物体的沉浮,浮力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让物理走向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科学)课当中就已认识了浮力,并能解释一些生活中存在的浮力现象。但是可能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如:漂浮在水面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沉入水底的物体就不受浮力了;轻的物体就浮在水面,重的物体就下沉等。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归纳获得新知识,把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
【教法与学法】
1.浮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通过压乒乓球、可乐罐体验实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领悟浮力。通过对体验实验和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实验的归纳、总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关。
2.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结论的归纳总结,为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进行实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教学中采取实验前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小组进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待学生明确实验应如何进行后再分组实验。学生实验中减少了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
1.引入浮力
本堂课以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引入新课。将一兵乓球放入塑料瓶中,让学生在不接触塑料瓶的情况下把乒乓球拿出。
设计意图:用一个趣味问题引入一堂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增加学习兴趣。
2.体验浮力
观察乒乓球、可乐罐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再把可乐罐慢慢地压入水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液面的变化。
压乒乓球
压可乐罐
浮力
排开的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能浮力下一初步定义,知道浮力的方向,且为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做好铺垫。
3.测量浮力
将兵乓球、石块、铝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有了感性认识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给学生时间进行交流讨论。
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挂一个铝块,实验发现当铝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引导学生对铝块进行受力分析,总结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环节让学生知道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并且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大小。
4.探究浮力的大小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自制的葫芦(密度约为),慢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5.随堂练习
1.一个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27N,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为17N,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
2.一个小石块放入装水容器中,它排开9.8N的水,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对还有困惑的地方进行解答。
6.小结
最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8.布置作业
1.P97动手动脑学物理3、4、5。
【板书设计】
§14-5 浮力
1.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2.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浮力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