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讲,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它是在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第二课“秦汉政治”的基础上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沿革历史,使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严格的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图书馆、网络等都可以查阅到相关资源,而学生从影视作品、历史小说等渠道获得的历史知识,需要我们历史课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其真伪,养成科学的历史资源观。
本课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秦汉政治,下启明清政治,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 。
2、学情分析:新教材采取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本专题突出中国古代人类政治制度的沿革发展,而且时间跨度非常大,尽管学生初中学过通史知识,但大多已经遗忘,另外,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还不具体相关的分析、辨别的能力,所以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教法学法
教法: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对比能力,同时通过对该制度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来加深历史认识。
学法:图片、材料阅读法、对比法、总结归纳法、表格归纳法、练习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由影视剧照和漫画,导入新课
学生都比较爱看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由影视剧导入新课,会比较吸引眼球,芈月传和甄[传这两部剧学生基本都看过或者听过,在上课所展示芈月传和甄[传的图片里,引导学生去注意一个很重要的不同:芈月传里的张仪与秦惠文王,君臣之间那是坐而论道,侃侃而谈。但是到了甄[传里,年羹尧虽官至抚远大将军,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还是雍正爷的大舅哥,但见了雍正也是要跪受笔录。同为士大夫,不同时期差别为何如此之大?那么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满清,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士大夫与君王之礼有着怎样的变化?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反映了什么历史本质,以及同本课有什么样的联系?
引导学生回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正是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演进与强化,才导致君臣关系的变化,接下来开始讲述专制主义强化的内容
环节二:通过小辩论、观看漫画、阅读材料、分析图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专制主义强化的过程
1、法令出一这一框题中强调君权之上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小小辩论一下《你喜欢什么样的二把手》引入君相权之争
2、展示漫画,引起学生思考,宰相地位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用表格总结法归纳
时期
相权削弱的表现
秦朝
秦某某“朝议”,丞相权力很大,后期“朝议”遭到破坏
西汉
汉武帝:① 频繁更换丞相;②设“中朝”为决策机构
唐朝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②设政事堂
宋元
①设“二府”:东府——中书门下(行政,长官称“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西府——枢密院(军事,长官称枢密使)
②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称三司使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清朝
雍正建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
讲课过程中重点介绍三省六部制,链接导入制作好的微课
最后得出结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日趋巩固、发展和完善。
4、监察制度略讲,因本课内容较多,导学案已设计好本框题内容,比较详尽,而且容易理解,所以由学生展示,教师展示幻灯片。
5、用表格总结法归纳
选官制度
时间
选官依据(标准)
目的
?世官制
?先秦
?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贵胄(zhXXXXXu)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家世)
?选拔和培养适应君主专制要求的人才
?察举制
?两汉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品德)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地方行政部门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分高下列为九等(门第)
科举制
?隋至清
?方式:开科考试(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依据:才学(注重才能、学识)
科举制这一知识点比较重要,设置探究题
宋代考场 明代考场 清代考试准考证
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gXXXXX)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_**坑者四百六十余某某。”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提出问题:上图和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种官员选拔制度?前期有何积极意义?后期有何消极影响?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科举考试的积极作用以及后期消极影响。
环节三:用地图展示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央集权强化的过程(行省制)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如此辽阔的疆域,必须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行省制。阅读教材,行省与中央的关系,从而佐证行省制可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结论。
环节四:知识小结,构建体系 本课小结: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概念:专制主义:皇帝独掌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无独立性
演进:
趋势:1.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环节五:当堂检测,巩固提高:通过幻灯片展示的高考题巩固提高。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