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富贵不能淫》教案
《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本班学生文学基础较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很是有压力,尤其是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导致学生在原文背诵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上总是模棱两可。所以,本篇文章的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某某“大丈夫”的阐释。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_*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某某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某某、滕某某、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2、解释下列的词。
(1)移:使······改变。
(2)威武:威胁暴力。
(3)屈:使...屈服。
3、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最后教师作重点点拨和翻译。
(二)合作探究,分析内容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某某、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某某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孟子认为公孙某某、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板书设计:
略
四、说说你心目中的现代“大丈夫”。
本课学习,注重了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渗透翻译和学生对不同人物的观点理解,再结合翻译的现代文某某,加深学生对孟子观点的认识和评价。
这篇文章对于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本应该是很有难度的,但是因为对话练习很多,我也带着他们有感情去朗读、去体会,到最后,惊奇地发现学习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