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姓名:
李娜
工作单位:
***学
学科年级:
高某某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Chinese festivals”这一主题,主要通过网络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了解中国节日的由来。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并且正确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最突出的特点是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乐于创作,勇于创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节日的由来及节日的特色。
2、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纪B班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英语阅读水平不高,词汇量小,且不善于抓关键信息。通过本课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通过找关键词或主题句,把握文章的脉络,并学会复述课文,同时,对文中的词汇进行猜测和记忆,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2、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由刚刚过去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引入节日话题
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圈并且写上festivals,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罗列节日名称
朗读并且记忆相关重点词汇与短语
积极配合老师罗列节日名称
因为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学生比较熟悉,由此为契机学生能顺利过渡到相关的话题:节日
并且让学生都活跃得参与到讨论话题
(二)读前热身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启发学生并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When does the festival come?
What do people celebrate?
What do people do?
并且说出最喜欢的节日以及原因(活动,音乐,食物等)
让学生读前头脑风暴,说出关于中国节日来源及庆祝方式,积极参与,有言可发
(三)引入正题,预测主题
看课本中图片插图以及标题讨论预测文章主旨是什么,学生发表观点
学生讨论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读前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可降低阅读难度,为后面阅读讨论环节做好铺垫
(四)阅读,讨论
给学生2-3分钟速读以及回答问题
给学生5-8分钟细读并回答问题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琢磨相关的技巧
通过小组共同努力,加深文章理解,锻炼探究能力
(五) 巩固知识
让学生复述每个节日的来源及庆祝方式
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轮流发言
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发散思维,演讲
让学生说出绝大部分节日的共同特征
学生积极准备发言
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七)作业
1 复习单词与短语
2 熟悉中外节日
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检测学生时,连续、合理的提问能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紧扣课堂主题,培养流畅的语感。同时帮助学生总结教学内容和中心思想,从整体到个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我总结了自己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课堂提问有关于节日的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积极,但是用英文能说出的节日较少,我也没有能及时教授学生更多英文节日的说法。
在一些西方节日的由来和意义解释的过多,以至于导入多浪费了一些时间。在教学课后的检测时,时间稍微仓促了些,没能让更多的学生表达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