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本文由用户“桃小米儿”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8 13:21:43 举报文档

以下为《百家争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春秋战国西 汉宋 明明 清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课标]: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某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概念“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主要代表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5 )、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奴过渡到封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6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

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一)儒家学派1、代表

2、主张春秋孔某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大型史诗电影《孔某某》 孔某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某某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某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某某思想之伟大。 世界看孔某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某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某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某某那里寻找智慧。”孔某某在汉城孔某某在柏林放眼世界孔某某在世界非洲首家孔某某学

院将落户肯尼亚全球第一所***

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孔某某在柏林北欧***在瑞典

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某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某某“仁”的思想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用孔某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是一种美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仁”的思想含义樊某某“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爱人最基本的方法是“忠恕”“仁”的思想方法遵循“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的思想②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某某。孔某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正名”---为了实现“礼”,孔某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按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孔某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仁和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主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孔某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德”的思想③④⑤中庸思想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者认为孔某某是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政治家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某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某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孔某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什么材料评价你评价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百家争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