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有理数乘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
姓名:
杨某某
工作单位:
*_**
学科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应用,也是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基础。所以说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又一重点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特点,要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好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规律,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和探究的数学学习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热爱生活;感悟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已学习了一个数的平方、立方运算。前面又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现在所学的有理数乘方,只是在小学所学正数范围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所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动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敢干实践,勇于发现。学生间的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引入
由正方形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公式、多个相同有理数相乘入手, 折纸活动→新课(有理数的乘方)→ →负数的乘方法则→练习(加强巩固)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练习一
1.边某某为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2.棱长为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3.(-2)×(-2)×(-2)=
4.(-1)×(-2)×(-3)×(-4)×5=
5.(-1)×(-1)×(-1)×(-1)×(-1)=
结合所学知识点,能迅速且正确的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从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入手,复习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方的由来
练习二
把一张纸
对折2次可裁成4张,即2×2张.
对折3次可裁成8张,即2×2×2张.
问题:
若对折10次可裁成几张?请用一个算式表示(不用算出结果).
若对折100次,算式中有几个2相乘?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那么,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呢?
在小学对于字母a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a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用一张纸来完成探究,在此基础上,寻找规律。
探究乘方公式
通过折纸实验来探究乘方所寓含的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纸张是最好找的教学道具。
二.讲授新课.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3.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就是表示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例1(1)(-4)3; (2)(-2)4; (3)-24.
强调:(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与-24的区别.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例2计算:
(1)(-2)3+(-3)×[(-4)2+2]-(-3)2÷(-2);
(2)2×(-3)3-4×(-3)+15.
强调: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运算中,仍然是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符号的绝对值.
例3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①
0,6,-6,18,-30,66,…;②
-1,2,-4, 8,-16,32,….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理解新知
学习、理解和掌握
认真听讲,掌握新知
积极回答、探究、理解和掌握
认真听讲
在学习的基础上观察、合作与探究。
自然引入新课
正确理解乘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
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方运算,并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对底数的理解要正确,否则计算将出错。同时要奥掌握住负数的奇数次方和偶数次方的意义。
观察合作探究
练习一
(1)在1210中,12是 数,10是 数,读作 ;
(2)的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3)在中,-3是 数,16是 数,读作 ;
(4)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5)5看成幂的话,底数是 ,指数是 ,可读作 ;
(6)a看成幂的话,底数是 ,指数是 ,可读作 .
练习二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 )①
( )②
( )③
( )④
幂的性质: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练习巩固新知
强化练习和巩固新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参与探究和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评价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评价
对学生分层次教育的评价。
教学内容重难点内容突破的评价。
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评价。
教师能否正确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对知识技能应用能力提升的评价。
对知识课堂掌握知识能力的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有理数的乘方(1)
1乘方的概念 例题 练习
乘方的符号法则
八:教学反思:
在讲解乘方公式时,应该进一步强调底数与指数,同时注意有无括号的情况。
应该加强练习,加强巩固。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