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 利用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线面角
姓名
?杨某某
工作单位
? 靖远一中
学科年级
? 高一
教材版本
? 人教A版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概念.
2.会用向量方法求线面角.
3.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向量发求解立体几何中的线面角
?
三、学情分析
?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空间向量与立方体几何的相关知识,上次课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以本节课是通过举例来求空间的距离和角。我们可以将空间中的有关距离和角的问题,转化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来解决。
四、教学内容分析
? 线面角是高中立体几何中的重要知识,在高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向量法在解决这类问题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设计
?
? 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自主讨论,总结出线面角的向量法解决公式。
?
?
?
?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一、复习引入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如何运算?
向量的模与向量的数量积是什么关系?
3.向量的加法法则。?
为探索新知识做准备.?
? 二、探究
一、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学生回顾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与老师共同得出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回到图形问题)
二、例题
例1:如图1: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四棱柱,其中,以顶点A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相等,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XXXXX,那么以这个顶点为端点的晶体的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 ?
让学生通过回顾寻找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的步骤。
?
新课讲解
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
范围
两异面直线l1与l2所成的角XXXXX
设l1与l2的方向向量为a,b,则cos XXXXX=|cos?a,b?|=
(0,]
直线l与平面XXXXX所成的角XXXXX
设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XXXXX的法向量为n,则sin XXXXX=|cos?a,n?|=
[0,]
二面角XXXXX-l-XXXXX的平面角XXXXX
设平面XXXXX,XXXXX的法向量为n1,n2,则|cos XXXXX|=|cos?n1,n2?|=
[0,XXXXX]
?
?
七、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 如图3-2-18所示,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AB,N为AB上一点,AB=4AN,M,S分别为PB,BC的中点.
(1)证明:CM⊥SN;
(2)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
图3-2-18
解 设PA=1,以A为原点,射线AB,AC,AP分别为x,y,z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P(0,0,1),C(0,1,0),B(2,0,0),
又AN=AB,M、S分别为PB、BC的中点,
∴N(,0,0),M(1,0,),S(1,,0),
(1)=(1,-1,),=(-,-,0),
∴XXXXX=(1,-1,)XXXXX(-,-,0)=0,
因此CM⊥SN.
(2)=(-,1,0),设a=(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XXXXXa=0,XXXXXa=0.
则∴
取y=1,则得a=(2,1,-2).
因为cos?a,?==-.
∴〈a,〉=XXXXX.
所以SN与平面CMN所成角为XXXXX-=.
? 变式训练
如图3-2-19,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C1C的中点,求BE与平面B1BDD1所成角的余弦值.
图3-2-19
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2,2,0),B1(2,2,2),E(0,2,1),=(-2,-2,0),=(0,0,2),=(-2,0,1).
=(-2,2,0)即平面B1BDD1的一个法向量,设n=(-1,1,0).
cos〈n,〉==.
设BE与平面B1BD所成角为XXXXX,cos XXXXX=sin〈n,〉=,
?
?
八、板书设计
? 利用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线面角
线面角的几何法
线面角的向量法
练习
小结
?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