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郝某某

本文由用户“cosernia”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4 07:17: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郝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泾河中心学校 郝某某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让学生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学习目标达成较好。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课堂检测反馈来看,达到了本节课预设的学习目标。

2.例题的再利用设计的较好。通过对例题进行再利用,充分利用例题呈现的数学情境,提高了情境的利用率。

3.课堂上注重细节的处理。在说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经常会有学生将先算括号里面的说成先算括号,课堂上给学生反复进行强调,括号不能算,应该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让学生说“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时,给学生反复强调一定是平均分,强调单位“1”;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将“乘”读作“乘以”,进行了纠错。

4.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动手画图及列式计算的过程中,我没有统一强调注意事项和提示,只是给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指导。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不合理。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前松后紧,有点拖堂究其原因是在预习反馈、导入新课、理解主题图的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导致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检测反馈环节也过的较快,部分孩子没有完成布置的任务。

2.学生展示成为一种形式。只是简单的让一位学生展示了自己所画的线段图,我没有进行点评,使得本环节流于形式。

3.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次都是我发现和总结,很少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例如:在例题处理完以后,我直接给出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让学生去总结;在例题的再利用环节,又是我发现了问题,然后给学生去讲。

4.检测反馈的习题设计有缺陷。本节课学习的是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应该设计一道含有分数加减法的习题,避免思维定势对学生将来的影响;习题设计的没有梯度,也没有难度,没有体现分层教学这一理念。

5.错题原因分析不到位。在检测反馈环节中,学生将这道题做错以后,我没有给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只是找出了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6.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前没有去了解黑板和粉笔属性,导致板书课题时耽误了时间。

7.课堂教学语言单一。课堂教学中语言太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太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再教思考

如果下次执教本课,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合理调整各环节时间。在预习反馈、导入新课环节进行合理的取舍,尽量压缩一点时间;在学生理解主题图环节,将情境图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一起出示,然后让学生去理解题意,列式解决问题;将省出来的时间用在说运算顺序上,每一个算式都让学生来说运算顺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生展示画图表示三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时,要给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并对每一个孩子的展示进行点评,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将课堂还给学生。在下次执教本课时,课堂上我会让更多的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去总结,我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将习题设计的更科学。在下次执教本课时,习题中我将会加入一道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在一起的习题,避免因思维定势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我也会选择一道相对有难度的习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但更多的还是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进步。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郝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