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estrange秦”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4:06: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传播速度及回声现象,声的产生与传播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虽然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声现象相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抽象,因此,计划通过大量的实验演示及学生探究活动来突本节的重难点。

2学情分析

? ? ? ? 声现象是八上物理第二章,八年级的学生,才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对于有关声音的现象并不陌生,关键要老师去正的引导他们发现发声体发声、声音传播的共同特点,要做到这点,大量的物理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在生活体验中找到物理规律,从而突破本节重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难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回声现象及其形成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4.1.2教学重点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产生的条件及常见的回声现象

4.1.3教学难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境导入

利用PPT播放交响乐《最炫民族风》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并思考,这些发出优美的乐音的乐器,是怎么产生声音的,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呢?从而引入本章声现象。

活动2【活动】自我体验:感受身边的声现象

??????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PPT里的视频中,是哪些发声体在发声呢?并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制造一些声音,他们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引出本节所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活动3【讲授】一、声音的产生

?????课件展示视频中各种声源,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竖琴、鼓、长号及生活中的一起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如:各种动物,狼、公鸡啼叫、汽车马达、自然界的雷某某,引出声源的概念。

?????学生思考讨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些发声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

活动4【活动】自我体验2

自己说话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有什么感觉?不说话时,又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得出:发声体在发声时要振动。说话时声带的振打我们能感觉到。打鼓时,鼓有没有振动呢?鼓的振动我们看不到,你能将鼓的振动让大家都看到吗?(提示,假如给你一些碎米粒,能办到吗?)

活动5【讲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一(学生):把碎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后,鼓面上的米粒也跟着跳起了舞。

??????演示实验二:敲击音叉后,用发声的音叉靠进悬挂着的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了。

??????学生体验:1.敲击声叉后用手指尖轻轻的接触音叉顶部,手指有被刺目疼的感觉。2.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烧杯内的水面,看到水花四溅。

??????进一步得出: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这种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它方式直现表现出来的方法,叫转换法。通过几个实验的分析,如乒乓的作用就是将音叉的振动给放大,水花的四溅表现出音叉的振动,这都是转换法。? ? ??

活动6【讲授】二、声音的传播

观察实验:真空罩中的闹钟,抽气时与放气进去后,闹钟的声音有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1、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于其它的物质,我们把这种传声的物质叫做介质。 ?而真空不能传声。

气放进去后又听到了声音,老师的讲课声我们能听到,这都说明了:气体可以传声

常见的传声的介质还有哪些呢?

演示实验:利用手机控制悬在水中的蓝牙音箱,能不能听到声音呢?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学生体验:用手轻敲桌子,使自己听不到,然后用耳朵贴在桌子上再试试。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得出结论:一切气体、液体与固体都能传声。

我们听到的声音到底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面去的呢?播放动画:声波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以水波对比来理解声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思考:远处的烟花飞上了天空,炸出了美丽的花环,为什么过了一会儿我们才听到声音呢?

学生讨论交流,引出声速的内容。

3、声速

声音的传播也有一定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声速。15Co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学生通过声速表,对比得出: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关系:v固>v液>v气,此外,声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活动7【练习】怎么办?

想想看:课间,几个同学利用学校跑道进行100米短跑比赛。在比赛时,小明做好起跑准备后,一听见终点线处同学的发令声他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赛后,有同学说计时有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这样计时自己的成绩是好一些还是差一些呢?应该怎么计时才正确呢?

活动8【讲授】三、回声现象

播放ppt,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回声现象,思考其形成的原因。

讲解: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的声波又传到耳朵里和原声相比晚0.1S以上,人耳就能分清原声与反射回来的声音了,这就是回声。

活动9【练习】课后练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一切?????????????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只能在?中传播,?不能传播声音。

3、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 ? ?)

??A.气体??????????B.液体????????????C.固体?????????????D.真空

4、在一篇古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由于( ? ? ? )

A.屋梁的振动?B.声音的混响?C.声音的共鸣?????D.回声

活动10【作业】提高练习:

1、在一根较长的装有水的金属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声音呢?

2、首先听到的是从哪儿传来的?其次呢?最后是从哪儿传来的?为什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