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名称
《我的母亲》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二
课时:2课时
主讲人:来峻岭
单位:***
备注:情暖人间
一、课程标准分析
高职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学生开设的、以人文性为基底,并呈现实用性、工具性、职业性特征的公共基础课。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同时将专业知识、时代热点、口语表达及实用写作知识融汇于人文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就业竞争力。
二、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模块一“阅读理解训练”中第三块“情暖人间”中的第一课。也是较为贴近生活的一个模块,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同时体会作者一直所强调的母亲对其“生命教育”,从而提升浓浓亲情的珍视。
三、学情分析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初中成绩知识基础不太扎实,知识面狭窄,阅读和分析文章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学习本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对文章中作者是如何用朴素、亲切的语言来表现对母亲贤惠、勤劳、坚强等优秀品质的赞扬;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从语言文字入手,在老师步步引导下拓展自己的思维,对文章语言、结构、思想进行分析,达到半自助式学习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创作;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生在学习阅读赏析散文时咬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激起自己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所描述的母亲;
2、学生通过分析文章句段,总结出母爱的美,感知母爱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从作者朴素的语言中感受人间真情,学会感恩,从而再实际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与回报。
进一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六、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诵读法为主,适当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学主线
母亲的“生命教育”
教学策略
以时间为顺序,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感知母爱的伟大。
七、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编写教案,设想课堂环节;
学生:搜集描绘母爱的名言名句,或者故事;
教学环境:普通综合班教学,具备多媒体设施,教室可容纳40~50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设计目的
及意图
导入
5分钟
找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搜集的描绘母爱的名言名句或者母爱故事。
老师总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调动学生兴趣,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阐述母爱的伟大。
作者简介
5分钟
(一)生平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某某,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某某》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多样,在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知识、教学重难点进行感情式学习。
教学内容由说、读和想三部分组成,一方面调动学生兴趣;一方面学生在文章的阅读、分析过程中提升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
教学主线突出“生命教育”。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后,不但对课文知识有整体的掌握,更能激发学生“感恩母亲”的情感,上升到情感态度层面。
教学静动结合,整体效果较好。
修改补充
学生程度有所差异,应更好的结合具体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教学感悟
语文课程不但要体现文章内容与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先感动自己,进而才能感动学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