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读学校九年级数学学科育德案例

本文由用户“檭]檭\/”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0:00:55 举报文档

以下为《辅读学校九年级数学学科育德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关注课堂教学 培育数学素养

——数学《表面积的变化》教学案例

金山区辅读学校 张某某

一、案例背景

《表面积的变化》是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分3课时教学,这是第1课时。这个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本课主要是研究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起来,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几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二、案例呈现

片段一 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这是两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们桌上有一些体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能用这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吗?动手拼一拼。(学生动手拼并反馈两种拼法)

师:有的同学拼成了一个横着的长方体,有的同学拼的是竖着的长方体。不管是哪一种,观察一下,体积有没有变化?

师:体积没有变化,比较一下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少2平方厘米。

生2: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

师:谁来指一指,少的两个面在哪?其他同学看着直观图想象一下少了哪两个面?出示表格。

师:刚才我们用2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原来一共有12个面,拼成后减少了原来2个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数据:2、12、2

正方体的个数

?

?

?

?

?



原来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

?

?

?

?



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

?

?

?

?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表面积发生了变化,体验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让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时结合思维活动,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片段二 运用规律,内化新知

师: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正方体像这样摆成一行,(课件出示数据3、4、5XXXXXXXXXX及直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拼一拼,完成这张操作汇报单。

生:小组活动,师巡视并汇报。

师:用3个正方体拼,原来一共有几个面?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 4个呢?5个呢?课件把数据填入表格。

师:用6个拼,是什么情况?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拼一拼。

师:用8个拼又是什么情况呢?汇报后也请学生拼一拼。

师:看到好多同学没拼就知道结果了,在刚才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生1:原来正方体有几个面,只要乘6就可以了。

生2:每多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就多减少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生3:正方体的个数减1就是拼的次数,再乘2就是减少了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师 :我们到表格中来看一看,是不是蕴藏着这样的规律?(验证)

师:8个是什么情况?15个呢?谁能再来说一说这里蕴含的规律?(拓展、加深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把几个正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边操作边思考,进一步发现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初步感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经历了动手操作这一过程,使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学生完成表格时,由于表头是3、4、5及省略号,所以学生摆了3、4、5个拼成长方体的情况后,就急于表现,忽略了表格中的省略号,其实体验是不够的。于是教师又用挑战性的语气提问:如果用6个、8个拼是什么情况,再操作验证,从而使学生把关注点落到找寻规律上,能把表格中的数据综合起来看。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又带着学生到表格中再次体验规律,让规律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发现。)

三、案例分析

1、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设计一个好问题,“表面积的变化”一课中的问题源自教材,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构思解题计划,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用两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能拼成一个长方体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从而使学生体会表面积发生的变化,体验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到让学生自己分工、讨论和尝试。而且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不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的思维,而放手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验证,并引导学生观察表象,深入思考问题,体验了思维的快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拼拼说说”环节的再设计,让学生在经历操作——发现、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2、在合作过程体验中,培育学生创新分享精神

合作学习是教师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生生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进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一旦得到实现,自然而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愿望,他们会把学习当做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完成操作汇报单,经过学生的拼一拼、填一填、想一想和说一说,在小组内各自交流了想法,再进行操作验证,使学生把关注点落到找寻规律上,能够把表格中的数据综合起来看。通过引领,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在经历合作探究过程,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同事,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探究、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了共同探究、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2018年12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辅读学校九年级数学学科育德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