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设计-国共的十年对峙--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等史实。
(2)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_**国共产党史上的作用;
(3)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分析能力。
(2)使用视频、图片、材料、动态地图等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历史,了解历史,并为其探究提供背景。
(3)设计探究活动“合作探究长征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通过探究活动感受长征精神,认识其对个人、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红军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视频、图片、动态地图、文字等材料,增强教学直观性、生动性;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合作探究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巩固知识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什么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五四运动)随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于是开始了与国民党合作。国共合作后,开始了什么?(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虽然轰轰烈烈,但最终归于失败,失败原因是什么?(敌人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年幼,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那么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吸取的惨痛教训是什么?(必须掌握军队)
于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军队,探索中国革命的新出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国共十年对峙历史中。
导入新课2:利用视频《飞夺泸定桥》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个电影片段,看完后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历史事件?
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长征途中。长征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个时期除了长征,还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它们对中国革命又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学习。
导入新课3:运用《十送红军》导入。
课前放,上课后提问学生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长征)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它发生什么时期?这个时期还发生了什么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打出本课的知识要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PPT)
新课进行时:
一、南昌起义
我们前面说过,学习一个历史事件,我们要学习它的背景、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意义、影响。南昌起义我们也要了解这几个方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0页,找一找南昌起义的背景。(打出PPT)
同时,自己板书:第四单元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
背景
经过
意义
背景
提问学生之后总结。(一个同学说后,总结一下,如不完整,再请同学补充)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国共合作后,开始了国民大革命,然而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是谁叛变了革命?(蒋介石、汪精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那么共产党从大革命血的教训中吸取了教训:掌握军队。于是,中国共产党准备起义,并做了准备工作。主要有哪些?
改组中央,成立指挥部——前敌委员会,把共产党人控制点武装集中到南昌(敌人兵力薄弱),一切准备就绪,于是起义爆发。
2、过程
请同学们欣赏《南昌起义》视频,找一找时间、地点、人物、概况和意义。
播放《南昌起义》片段
时间:1927.8.1(齐某某)
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某某、朱德、刘伯承(提问个别学生)
概况:成功占领南昌,之后南下,途中受阻,兵分两路,一路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广东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权的开始。
衔接过渡: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新探索,这就是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这一目包含三个问题:八七会议(1个会议)、秋收起义(1个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个思想)。
1、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这时共产党内部的右倾错误还未清算,于是召开了八七会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1页,找一找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同时板书)
1)时间:1927.8.7
2)地点:汉口
3)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4)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党指名了方向(——土地革命)。
2、秋收起义
请同学们欣赏《秋收起义》片段,看看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地点、结果和影响。(播放《秋收起义》,同时板书)
1)时间:1927.9
2)领导:毛泽东等
3)地点:湘赣边界
4)结果:目标城市长沙受阻,放弃长沙,改向山区。
5)影响: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后来成为燎原之势。(为纪念,新中国在1980年发行的百元钞票的背景图案就是井冈山的五指峰)
过渡衔接:再领导武装起义、建设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实践的同时,毛泽东也在进行着理论上的探索,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反围剿
刚才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哪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前提和保证。武装斗争取胜以后,要进行土地革命。
2)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反封建剥削。
影响:农民革命积极性高涨(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分得土地)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那么武装斗争就得不到广大群众支持,根据地就不能巩固和发展。
3)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领导军民进行工农业建设,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根据地发展: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分布十几省,革命武装力量十万人。
打出《农村根据地示意图》
问:大多分布在哪儿?两省或几省交界、山区或农村边界。
Why?这些地方是国民党武装力量薄弱之处,有利于发展。
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江西),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立足点,没有它,武装斗争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土地革命也没了阵地。
小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吸取以往革命斗争经验、教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的结果,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个伟大的创新。
过渡衔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使国民党十分惶恐,于某某1930年10月起,蒋介石向根据地发动了“围剿”。当然中国共产党不在任由宰割,而是以武装斗争相对,即进行“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成功粉碎前三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被剥夺了领导权,但周恩来抵制了王明的错误指令,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没能成功,于是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踏上长征路。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1934年10月开始 瑞金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 陕北吴某某会师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红军(红一、红二、红四)**_*师
打出《长征动态图》,边演示边某某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之后穿过了敌人四道封锁线,短短三个月,损失过半,只剩下三万多人,处于危险中。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_**议,我们来看一下*_**址,正是这个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召开背景:时间:1935.1
地点:贵州遵义
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1)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飞跃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以超乎寻常的毅力,成功地渡过了天险,巧妙冲破敌人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某某,与当地红军会和。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最后点出三个点:开始,遵义会议,胜利结束
3、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出材料、分析、提问)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精神——保存精神。
(3)传播火种,铸就了长征精神
长征结束,革命新局面开始。
四、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长征精神”
请欣赏《七律XXXXX长征》诗朗诵或歌朗诵。同时阅读《红军长征——人类历史的奇迹》,并结合今天所学知识,以及你自己的知识储备,来探究“长征精神”对个人、中国、世界的影响。
要求:以前后三排为一组,分组讨论,之后每组形成结果,派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回答 略
总结:长征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人类都影响深远,主要在于其精神。结合大家所说,我想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理想高于天,不怕吃苦,独立自主,患难与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长征精神是我国乃至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国家需要它,而且我们生活中每个人也都需要它。
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打出PPT中的课堂小结)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又称土地革命时期,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工人农民阶级利益的共产党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这一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自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上升,于1935年上升为主要矛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设计-国共的十年对峙--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