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通道1活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走一步,再走一步》
研修主题
文本解读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恒合民族学校
学科年级
语文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知识与能力: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条理清晰地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品味文中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条理清晰地复述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品味文中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过程。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复述课文内容还不是很熟悉。复述起来很容易产生遗漏。故事情节简单,所产生的道理也很简单,学生能够读出故事的作用。但对心理描写的方法还没有系统化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条理清晰地复述课文内容。
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品味文中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诗歌导入
朗诵诗歌
情绪带入
复习记叙文六要素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六要素,复述课文内容
活学活用
总结刻画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寻找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并赏析。
心理描写的作用
升华主旨
说一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课内延伸课外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一、两节小诗揭某某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小诗的前两节导入。(ppt展示)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江河走一步是海洋,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天地就将不一样.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上课之前,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小诗.齐读一遍.诗中写到了潺潺的溪流最后流进了宽阔的海洋;萧瑟的深秋也可以迈入灿烂的春天;处于挫折的失意竟也可以获得最后的成功.这样华丽的转身都离不开它们背后那”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坚实足迹.今天我们也要学习这样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ppt展示)
二、七嘴八舌讲故事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来读它。(出示默读定义以及要求)默读:就是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ppt展示)
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以上要求默读课文,时间5分钟。默读时参考旁边的批注,并在你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注。
2、时间到,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童年时的一次冒险经历。
3、翻开课本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28)记叙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29)针对该件事情进行议论。
4.由此可见叙事占了整篇文章的绝大部分篇幅,所以这是一篇【记叙文】。回顾一下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5.请同学们再次运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的六要素。(ppt)
时间:56年前7月里一个酷热的日子
地点:费城,悬崖
人物:我,五个小伙伴,父亲
起因:玩厌了弹珠,找新花样——爬悬崖
经过:因体弱胆小被伙伴丢下,在悬崖上进退两难
结果:经过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6.请同学们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条理清晰地复述故事内容。
( 56年前的7月,在费城,天气很酷热。小伙伴们玩厌了弹珠游戏,决定去爬悬崖。可是,我从小就体弱多病,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一处岩石上时,由于害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小男孩们却都弃我而去了。最后杰利带着父亲找到了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脱离险境,爬下了悬崖。)
三、多个角度析文本
1、父亲的角度
①那么父亲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脱险”的部分,就是(18-28段)我现在需要两个人来帮老师分别扮演一下里面的父亲和小莫顿亨特朗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爸爸:“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
我:“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上的!”(大哭)
爸爸:“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我:“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怒吼)
爸爸:“听我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出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看到了吗?”(大声)
我:“看到了。”
爸爸:“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
(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爸爸:“很好。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我照做了)
爸爸:“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②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部分对父亲运用了大量的什么描写?(语言)从这些语言描写里你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目睹孩子 面临险境,没有生气没有责备,也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下悬崖的方法,这当然给了惊恐不安的孩子以极大的安慰,是儿子变得自信勇敢,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下了悬崖,投入到父亲强壮的怀抱。)(包办—怯弱)
所以我们站在父亲的角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当多多鼓励,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2、五个小伙伴的角度
①在我这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过程中,除了我的父亲还有另外的五个男孩子参与这件事。当我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同行的“五个小伙伴” 各有怎样的表现?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 当我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同行的“五个小伙伴” 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嘲笑,只有杰里“看起来很担心”,并帮我找来了救星——父亲。)
②从这五个小伙伴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所以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不应嘲笑,不应冷漠视之,应该千方百计寻找办法,帮助朋友脱离困境或险境。
3、我的角度
(1)爬悬崖前“我” 明知自己体弱胆怯,也还记得母亲的训诫,为什么还要冒险去爬悬崖?
满足好奇心,内心的冒险精神,为了合群。
(2)在爬悬崖(冒险)的整个过程中,“我”是一个什么心理状态?
请用“从____这个句子中,我能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的心理。”的句式来表达。
A、直接描写
内心独白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梦境幻觉的描写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途中,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B、间接描写
①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动作:“满头大汗”、“浑身发抖”、“ 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语言:“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但是我不能XXXXXXXXXX我XXXXXXXXXX”
神态:“神情恍惚”
②运用“感受”来表现心理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
这些都是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里面有被同伴丢下的委屈、不知如何得救的迷惘、不该来冒险的后悔以及身处险境强烈的紧张和恐惧感。
(3)看到莫顿亨特因为没有听从母亲的告诫而让自己身处险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父母的教导呢?
当我们贸然行事时,应该想一想父母的谆谆教诲,尽管他们的教导不一定千真万确。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仍然时有发生。所以发生在莫顿亨特身上的这件事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凡事要三思而行,必定有益。
不然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来后悔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在冒险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紧张、恐惧占据了“我”的心理。
(4)但是在脱险的过程中,“我” 的心理却发生了变化。请画出最能表现我心理成长的句子。
起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XXXXXXXXXX)
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
最后: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四、文章主旨的理解
1、这一次的冒险经历给我带来了哪些变化?请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就这样在父亲的引导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从____走到了(向了)_____。
就这样在父亲的帮助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悬崖边上走到了悬崖底部。
就这样在父亲的指点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身处险境走向了父亲的臂弯。
就这样在父亲的引导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毫无信心走向了拥有巨大的成就感。
就这样在父亲的引领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怯弱无助走向了敢于挑战困难。
2、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当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时,你应该怎么做?
人生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为难情绪,把可能但不必然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以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这时,把困难化整为零,不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做起,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胜。最终才会达成远大的目标。
3、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课前那节小诗的最两节。
咫尺天涯路 路尽天绝处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万水千山
于是就没了路XXXXXXXXXX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八、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义?
对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说明理由。
九、教学反思
本案教学流程设计为整体感悟——探究研读——拓展延伸三大板块。 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地位,又注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探究性阅读、拓展与延伸等教学环节更是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体验反思接受正确的审美观与情感熏陶,而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外,本教案在注重启迪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通道1活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