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及流程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并总结运动的完成过程。
③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关节与骨骼肌的图片及亲身体验,了解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特点;
②通过观察模型、分析讨论、体验动作形成过程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协作交流、推理分析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②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从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动物运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难点:动物运动的基础,运动的完成。
教学方法
结合《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模型、图片、视频、PPT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主要有视频文件、包含图片和文字的多媒体课件、皮筋和数学圆规自制模型,拟用于导入新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中,以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
2.提问:视频中出现的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3.引入新课:各种运动要依靠身体那些结构,它们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
1.观看视频
2.思考,并根据视频内容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如游泳,飞行,奔跑等)
调节情绪,引入课题,激发学习积极性,为下一环节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运动的方式
课件出示一组“鱼儿游泳,鸟儿飞翔,袋鼠跳跃”的图片。
设疑:作为最高等的动物-人你有哪些运动方式,为什么人有这么复杂的运动方式呢?又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呢?引出子课题
二、运动的基础——运动系统
做一个屈肘的动作,想一想哪些结构参与完成了这个动作?
关节的结构
设疑1: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引出关节的结构
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二)骨骼肌的结构
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播放视频—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小组内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拓展视野。
做屈肘动作,讨论得出:参与屈肘动作的结构有:骨、关节、骨骼肌
观察课件出示的关节解剖图及各部分功能讨论并总结:关节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
观察、思考、讨论。
自制、观察肘关节模型,体验屈肘伸肘动作,观看视频动画,总结出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分别起杠杆、支点和动力作用。
看视频、动画,并通过亲身体验讨论得出结论
观看视频,思考 讨论分析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部的结构。
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深入探究,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
运动的实现:神经兴奋 骨骼肌收缩 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运动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及流程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