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DNA的结构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shuizhongyu52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5:00: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李某某DNA的结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的: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交流课题研究中搜集的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相关资料,体验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艰辛与曲折,体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在尝试模拟制作基础上,结合资料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性,反思建模过程,体会建模的思想,提高建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的分析

2、教学难点:

制作DNA结构模型掌握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

二、DNA分子的结构

二、DNA分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凶杀案图片)

【教师讲述】这是一起凶杀案------

办案警察经过大量排查发现某人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是他提供了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据,案情变得扑朔迷离。

这时法医在现场找到了残留在被害人指甲中的一些皮肤组织。请思考,警察应该如何破案?

【学生回答】从皮肤细胞中提取DNA,与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利用DNA鉴定技术协助破案。

【教师讲述】对,DNA鉴定技术现在已经成为警察破案的得力助手。那么为什么DNA可以作为破案的依据呢?

这与DNA分子特殊的结构有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手势:提前写好的板书标题)。

首先,请同学们按照各小组分配到的展示任务讨论3分钟,为我们接下来的展示做好准备。

【学生讨论】学生起立讨论三分钟。

【教师板书】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教师讲述】

DNA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这一课题在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历程中具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价值。在上个世纪全世界各国科学家展开了探索DNA结构的竞赛。

大家知道是谁率先摘取了这一科学界的桂冠吗?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沃森和克里克。

【教师讲述】(课件展示沃森和克里克图片)对,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他们成功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下面,根据大家在自主课上的学习,让我们一起重温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1951年,沃森和克里克在剑桥大学相识,开始对DNA分子的结构进行探索。

首先,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G、C四种碱基。

其次,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一张DNA衍射图谱。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于是,他们用脱氧核苷酸模型搭建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模型。在这些模型中,碱基位于螺旋的外部,骨架在内部。这些模型很快都被否定了。

很快他们又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双螺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在外部,碱基在内部,且相同碱基进行配对。但是有化学家指出,这种配对方式违背了化学规律。模型再次被否定!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好像注定要失败。

后来,查某某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存在着特定关系:即A总是T,G总是等于C。沃森和克里克又兴奋起来,他们将双螺旋中的A与T配对,G与C配对。

结果发现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直径和形状,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能够解释A、T、G、C的数量关系,同时能够解释DNA的复制。而且与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相吻合。这说明,他们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正确的。

这一模型的诞生,标志着生物学的历史开始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正是由于这一划时代的贡献,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三人共同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教师提问】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与你哪些启示呢?

【学生回答】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文字)

一、对所从事的研究充满兴趣和激情。

二、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三、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四、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他们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应用到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属于你们的、可能会更大的成就!

【教师讲述】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主要特点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DNA分子的结构。

【教师板书】二、DNA分子的结构

【教师讲述】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结合课本49页图3-11,向同学们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师准备】将课本图3-11在实物投影上打出。

【学生展示】学生结合图3-11和《知识导学3》进行介绍。

【教师评价】这位同学很准确地介绍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我们对DNA分子的结构也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制作模型》。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为我们展示《热身训练》中的相关问题。

【教师要求】请在黑板上画图完成热身训练1。

【学生展示】学生带学案上台,交给老师打到实物投影上后,开始进行展示。

在黑板上画出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式图。

指出:脱氧核糖的正五边形中顶点代表的是氧原子,在右侧紧邻它的第一个顶点是1号碳原子,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2号、3号、4号、5好碳原子。

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的1号碳原子与碱基连接,5号碳原子与磷酸基团连接。

脱氧核苷酸按照所含碱基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教师评价、过渡】

这位同学很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为我们构建模型做好了知识准备。在我们的桌面上,我为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磷酸模型、一个脱氧核糖模型和一个碱基模型,请各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将它们连接起来,构建成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

构建完成的小组请将模型粘贴到展板上。让我们比一比,那一个小组完成更好更快吧。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制作好模型之后粘贴到展板上。

【教师引导】各小组的模型基本都以构建完成,现在大家来找找茬,看一看各小组制作的模型是否存在错误。如有,请指出来。并请出现错误的小组将模型改正过来。

【教师引导】为了节省时间,在他们改正错误的同时,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在展板上利用各小组刚构建的脱氧核苷酸模型构建一个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模型。请全体同学仔细观察他们在构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学生构建过程中)

【教师提示】

1.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状结构时,依靠什么化学键连接,模型中用什么表示?

2.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方向一样吗?请用展板上的组件标出两条链的3’端和5’端。

3.模型中不同的碱基有不同的形状,如何让它们配对组合?

(学生构建完成)

【教师提问】我们的模型是否正确?(如有,请发现问题的同学上台改正,如无,进入下一环节)有可能3’、5’端出现错误。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正确构建了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型,关于这个模型,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下面,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研究的《问题1》。

【教师评价】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碱基结构和配对形成的氢键)

教师介绍:嘧啶分子有一个环状结构,嘌呤分子有两个环状结构。A-T之间有2个氢键相连, G-C之间有3个氢键相连。而且每个碱基对都有一个嘌呤和一个嘧啶。也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分子。所以这两个碱基对的形状和直径是相同的。

学生展示的优点可能是:

1.语言表述准确;2.利用模型讲解到位;3.知识点分析的非常透彻;4.声音洪亮;5.引发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现在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研究的《问题2》。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XXXXXXXXXXXXXXX

现在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研究的《问题3》。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XXXXXXXXXXXXXXX

现在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研究的《问题4》。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XXXXXXXXXXXXXXX

现在请第 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研究的《问题5》。

【学生展示】只要将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型象拧麻花那样旋转,就可以转变为立体结构模型,用纸条演示。

【教师评价】对,通过旋转就可以将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型转变为立体结构模型。拿出平面模型进行旋转演示,之后,拿出立体模型展示。

【教师引导】通过构建DNA分子的模型,我们对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请第 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思维升华1》对DNA分子的结构层次进行总结。

【学生展示】

组成元素:C、H、O、N、P

组成成分: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DNA单某某:脱氧核苷酸链

DNA平面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相平行

DNA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

【教师引导】通过这位同学的总结,我们对DNA分子的理解更加清晰了。

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有它许多特有的性质,比如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等等。请下一小组的同学结合DNA分子的模型,从结构上为我们分析DNA分子具有这些特性的原因。

【学生展示】

(1)稳定性: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原因:①内侧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

②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2)多样性:DNA分子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是如何能够储存足够的遗传信息的?

一个具有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有 4n 种,即DNA分子中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DNA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3)特异性:不同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大多数生物个体的DNA分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评价】这位同学的展示是我们进一步理解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对DNA分子的结构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正是因为DNA分子拥有这样独特的结构,它才成为了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让我们通过练习3再次复习所学知识。

(习题灵活掌握时间)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同学们亲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体验了科学家们研究DNA分子结构的艰辛。通过学习,同学们还了解了构建结构模型的科研方法,体会了建模的思想,提高了建模能力,相信这对于同学们以后的学习,以及将来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李某某DNA的结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