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师德故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我的师德故事
*_**幼儿园 单某某
下面就结合我在班级中日常发生的真实案例,来谈谈关于我对师德内容的理解与践行。
故事:我的书少掉了
我班幼儿开学初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从家里带些自己喜爱的图书来园,以丰富课间活动。随着自带图书的增多,而丢书、少书事件也接踵而来。
早操后,我组织小朋友在洗手。有几个孩子围做了一团,在讨论争执着什么,声音渐趋渐高。我想先不介入,让他们自己去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就站在不远处假装不在关注他们。突然,有人从重围中冲出来告诉我:“老师,熙阳哭了。”陆续有人向我走来。只听依宁一声:“走,告诉老师去。”随后依宁领着泪眼婆娑的熙阳道:“熙阳说淳豪的那本《红猫蓝兔七侠传》是他的。”淳豪跟在后面也进来了。我请两位“当事人”到我身旁坐下,并请小朋友安静下来帮忙解决这一“纠纷”。
辰浩首先问两人:“怎么了?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吗?”
依宁代答说:“那本《红猫蓝兔七侠传》不知道是谁的?”
家仪问:“你什么时候少掉的?”
熙阳边哭边说:“就在前几天我没来的时候少掉的。”
又问淳豪,答:“我上个星期五买的。”又加了一句,“我和爷爷在洋洋文具店买的,爸爸妈妈不会给我买的。”
其实,他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我依然不吭声。
熙阳又说:“以前淳豪向我借的,要撕书上的贴纸,我没同意。”
同桌的景文像想起了什么补充到:“淳豪要我们一起翻他的书包。我也没同意。”
……一时没有了声音……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指向淳豪,他结结巴巴,满脸通红的挤出几个字:“我,我……只是想看看的……”
依宁接过话就说:“既然借了嘛,在别人书上乱画,还写自己的名字,就是不对。”
“就是……”小朋友开始纷纷“指责”淳豪。我想对话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批评他,而是让孩子门解决“借书”及“借物不还”的问题。于是,我马上说:“你们说他不对,哪他到底错在哪里呢?”
钱某某说:“错在:一、不经过别人允许,拿别人东西。二、不还给人家,成了自己的了。”似乎孩子们在归纳起别人的错误时总是很全面到位。
贾如细声细语的说:“要先问问别人同意了吗?你也可以拿自己的书与别人交换着看,这样也不会忘记还了。
故事案例中我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在师幼、幼幼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抓住了淳豪小朋友“拿书”的症结所在。即:想看别人的书,但当要求遭到拒绝后,又不知道用哪种办法解决比较合适,于是在强烈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之后就出此下策了。
然而通过对话,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使淳豪的想法得到了接纳和倾听,教师以鼓励信任的情感态度尊重幼儿,使幼儿明确集体所提倡、鼓励、发展的方向。如在案例中,我们所提倡的是:有疑问和困惑,集体讨论,为孩子营造具有宽容友善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孩子都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中积极参与平等民主的集体氛围。
师德包含的内涵与外延很广,作为每天与幼儿相处相伴的教师,我将“高大尚的师德”转化为朴实的对孩子的理解、引导,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愿意和老师交流、讨论。
师德之路——一路以爱为相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终将伴随我的教师职业一生。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师德故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