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郭某某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能直观地表
示数据,能进行判断和预测,掌握绘图方法。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探索,分析等活动过程,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够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学会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过程
课前放松、复习旧知
一首小诗在音乐中响起:春光灿烂,桃花夭夭,迎着四月的春风,我们相遇在这里,乘着四月的春光,这里早已热情似火。我们是63朵含苞未放的花蕾,我们拥有激扬粗犷的陕北说书,我们拥有神奇美丽的民间剪纸,我们拥有高昂悠扬的陕北民歌,我们拥有极具特色的农民画,我们拥有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
谈话:同学们喜欢打腰鼓吗吗?老师搜集了一组近年来安塞区少儿腰鼓大赛参赛数据,制成了统计表,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说数学信息。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 ?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安塞区少儿腰鼓大赛参赛人数统计图(2012-2018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某某,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12年到2018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17年到2018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18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13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19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三)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某某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某某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