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na118388344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8 17:05: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_**学 王某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尝试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有一种物质,是植物的粮食;是灭火的先锋;是粉刷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观察颜色、闻气味等方面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演示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探究CO2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由4位同学同时演示,老师指导,第一位同学向紫色小花上喷稀醋酸, 第二位同学向紫色小花上喷水, 第三位同学直接把紫色小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第四位同学向紫色小花上喷水后再把紫色小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②提问:以上四位同学的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

③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CO2和H2O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了。

④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某某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观察现象。分析得出CO2 + Ca(OH)2=CaCO3↓+ 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展示一则报道: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道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过的菜窖,半个多小时没见该男孩回家,父母又先后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生还。后来经过医学家的分析、验证,证明菜窖中含有大量的CO2气体,这些CO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课堂练习

1、用多媒体展示11年和12年的两道中考试题,让学了解了中考题型和试题的难易程度。

2、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总结。

(五)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味 气态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能燃烧

2.与水的反应 CO2 + H2O = H2CO3

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 + Ca(OH)2=CaCO3↓+ H2O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