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二年级不进位加法例1例2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不进位加法例1例2
姓名:
程某某
工作单位:
广水余店兴隆学校
学科年级:
二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会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某某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以后进位加法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将以参观博物馆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赋予整节课活力。
二、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不进位的加法;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笔算加法中对位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人数比较少,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所以我在指导大部分学生后,还会热别关注下基础差的学生。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较小,我就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呢?今天,老师带领二年级的学生参加博物馆,课件出示11页的情境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全班汇报发现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轻松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连环提问,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师提问1:怎样知道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呢?
35+2= 小组讨论算法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
12页做一做,及时巩固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境图。师提问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2= 通过例1学习,说一说如何列竖式得出结果?
总结归纳:列竖式计算算不进位加法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
1.例1学习
(1)生列式回答1:35+2=
(2)算法 1:摆小棒,先算5+2=7,再 算30+7=37.
算法2:尝试竖式计算,个位5+2=7,在个位上写7,十位上是3.所以结果是37.
例2学习
生列式回答2:35+3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尝试上台板书:
3 5
+3 2
6 7
在交流,尝试中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并得出竖式计算的简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做一做
1 /
2./
列竖式计算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练习不进位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我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我掌握了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
课本15页练习二的第1,2两题
及时巩固当天所学新知。
五、教学策略选择
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不枯燥;
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获取关键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探索本节课的新知。
从旧知识迁入,探索新知。比如35+2=?求计算结果,我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用旧知识解决,将35拆成30和5,先5+2=7,再30+7=37.从而引导出5和2都是个位,我们列竖式计算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从而探索出本节课的新知
梳理知识,巩固新知。设计一些相关习题,及时巩固学生新知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目的明确。机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重难点突出;
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教材能依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准确、简洁、清晰。
七、教学课件
见附件一
八、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
/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较好的地方就是将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本节课主要寻求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如果单纯的讲讲计算方法,那么整个课堂就会枯燥无味。所以我把计算教学自然的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此学生的积极性高。
当然这节课我也有不足之处。巩固应用阶段中设计的题目过于基础,应该还设计一些提高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努力,改善自己的课堂质量,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二年级不进位加法例1例2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