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lzy061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16:52:40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郑某某 ***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模式,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方法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培养初步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及多位数乘多位数打下基础。教材是这样呈现的:通过创设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计算法则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练习题的设计不但巩固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而且渗透了绿化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85页第4题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自主地探究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但少数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或不知道怎样计算,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

1.结合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估算能力,灵活计算的能力,迁移类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绿化环保意识,体验与他人交流想法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在学习新课之间老师想先调查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西游记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课件展示课本83页主题图)请同学们看一看,并说一说主题图中描述的是哪一段小故事。   生描述:(是《西游记》中王母娘娘派仙女摘仙桃的故事: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圆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七仙女到蟠桃圆,只见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呢。于是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动脑思考,探究规律   1.出示(课件)课本第83页主题图。问 :这幅图不仅描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你能找出来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个仙女,每人摘了0个仙桃,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2.想一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

0+0+0+0+0+0+0=0  

用乘法怎样列式计算?

 0×7=0  7×0=0(说出理由)

同学们既然知道了0×7=0 和 7×0=0,那你能说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0×3=  9×0=    0×0=

3.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汇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同学们真聪明,小精灵想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

 0×2= 5×0= 0×6= 0×8=

2×0= 5 +0= 6 +0= 0 +8=

讨论: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后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某某。)

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从一个“0”到7个“0”相加导出用乘法计算“0×7=0”,使学生感受到“0”在加法、乘法中的特征:“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某某。”为下一步“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的计算奠定基础。】   三、探究新知 理解算理   同学们,吃了仙桃真的能长寿吗?(不能)

是啊!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像这位老寿星一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1.课件出示课本84页的主题图,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精灵还提出什么问题啦?

(老寿星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

会列算式吗? (生读,师板书:508×3=)

2.请你先估算一下,这道算式大约得多少?(508×3≈1500米) (实际得数应某某1500大还是小,为什么?)   3.你能计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算完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比比谁的方法最好。   生1:口算方法: 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生2:列竖式法:      5 0 8    × 2 3    ————    1 5 2 4   交流中重点强调: 积十位上的2是怎么得来的?   观察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中间多了一个0) 把课题补充完整。

4.对比练习:

207×4= 202×4 =

思考:为什么第一道题的十位上是2,第二道题的十位上却是0呢?

那么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小结:第一道题个位向十位进2,所以积的十位上是2;第二题的个位虽然没有向前进位,但是0乘4等于0,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

【设计意图:利用84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信息,围绕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式子“508×3”,通过估算,偿试计算,计算方法的对比,强调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的算理及注意的问题,突出了重点,从十位上的“2”怎么得来及两道试题的对比练习找出不同,引导学生经过充分讨论,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拓展应用,强化新知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课件)

0×2= 0×0= 6 +0= 0×9=

5 +0= 5×0= 3×0= 0 +4=

2、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吗?请说明理由。(课本第85页第4题,目的是检查学生灵活应用跟0相乘的特征。)

1+2+3+4+5+6+7+8+9+0

1×2×3×4×5×6×7×8×9×0

3、84页做一做:

207×8= 603×4= 305×9=

师计时1分钟:能做几道就做几道 ,做完后报数。

统计做题情况,请做得又快又准的同学介绍经验。

总结:可以采用口算的方法:(如果进位)个位相乘结果就写在十位和个位上。百位相乘结果就写在千位和百位上。(如果不进位)个位相乘结果就写在个位上。百位相乘结果就写在百位上。十位是0。

请你利用这个规律试一试口算:

408×6= 203×3 506×7 1002×4

你能用0到9这几个数任意组合,编一道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吗?给同桌出道题考考他

(二)问题解决:书上第85页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三)发展练习

把205改成250,你能算出来吗?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便是对新知的巩固与拓展,然而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我设计了闯关游戏,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知识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250×2这道算式中的0在什么位置 ?(因数的末尾)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将是我们下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有哪些地方让你高兴?

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课后对下节内容认真预习。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反思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