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窦某某》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窦某某》
执教者
文某某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十九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诗歌与戏剧的欣赏。戏剧由现代戏剧《雷雨》和元杂剧《窦某某》组成,为讲读篇目。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欣赏戏剧,要了解戏剧冲突,把握戏剧的情节和语言,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职教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文学欣赏能力较低,需要老师细心引导、点拨,逐步深入学习。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古代戏曲,因此,学习本文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关汉卿和他生活的时代
2、掌握元杂剧的相关常识
3、了解作品的情节结构,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理解窦娥临刑时发下的三桩誓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深入品读文本,把握主人公窦娥的内心世界,并且理解作品创作的深层含义。
2、通过诵读法,品味关汉卿元杂剧的语言特色
3、运用对比和分析法,理解文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感受窦娥的善良及其反抗精神
2、同情窦娥的遭遇,同情她不幸的一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理解窦娥临刑时发下的三桩誓愿的意义。
难点
1、理解窦娥为何指责天地鬼神。
2、理解三桩誓愿的实现和指责天地是否矛盾。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学习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戏曲艺术的鉴赏方法,从而更好地欣赏本剧的矛盾冲突和戏剧人物。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前提是结合注释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学习。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要进行方法点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用千古奇冤渲染气氛,引入课题。(0.5分钟)
了解关于“元杂剧”的常识。(1分钟)
了解整体剧情(2分钟)
四、整体感知(3分钟)
五、赏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三桩誓愿
(一)指斥天地部分
(二)诀别婆婆部分
(三)三桩誓愿部分
(四)认识作者
(五)总结:形象的典型意义
六、品味语言
→深情表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桩千古奇冤。
→师引导学生了解“元杂剧”的“三三四”文体知识。
→师引导学生了解剧情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按十个曲牌和窦娥的所为可分为几个场面?分别拟定小标题。
→师读曲某某,要求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找出曲中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的一句话。
②引用“盗跖”、“颜某某”的典故表现了什么?
③哪句话表明社会的严重不公?
→讨论: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表明怎样的性格特征?
方法点拨:
①、逆式思维
②、联想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部分,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征?
→师引导思考:三桩誓愿可分别概括为什么?提出的依据是什么?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能否颠倒位置?充分体现出窦娥怎样的精神?
→师引导学生探究:三桩誓愿的实现需依赖上天来完成,而在第一场面中窦娥却指责天地,作者这样安排情节,说明什么?
→教师出示作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窦娥的相通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典型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提问: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你能找出最有特色的语句吗?
师:课文中的曲某某,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炼优美,浅显而见深邃。这和关汉卿深入百姓当中,积累民众中的俚语、俗语是分不开的。并且这些语言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另外课文中的曲、白配合得也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景,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感人。
→由老师的引导,想到作品及人物。
→生读,识记
→生读,了解剧情
→学生浏览文章,对场面标题进行交流补充
→生体会情感,思考问题,并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识记
→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回答
→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评价朗读情况;交流答案
→学生探究,交流
→学生读,识记;思考,发言
→学生总结
→学生品味
激趣
快速把握元杂剧常识
对全文有整体认识
快速把握全篇情节内容
教师情感范读,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了解当时社会现实,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三桩誓愿,感受作者人格魅力,归纳文章主旨,学习鉴赏戏剧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品味语言特色,把握戏剧鉴赏角度
课堂小结
2分钟
1、总结古代戏曲的鉴赏方法
2、历史的车轮渐行渐远,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关汉卿,一曲《窦某某》带给我们文学上的享受,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戏剧老人,铭记他的人格精神!
布置作业
1分钟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某某》改编成《金某某》:
?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写随笔评析。
板书设计
窦 指天斥地
告别婆婆 恶人横行,官吏昏庸,社会黑暗
古代妇女反抗形象
娥
立下誓愿
冤
教学反思
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语文老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还要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我和沂南一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坚定不移地认为,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否定或反叛,而是对传统理念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因而,我在设计《窦某某》这节课时,比较注重对传统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课堂中,我多次采用了诵读教学,指导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美和文字的张力;词语教学也是立足文本,吸收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长处;板书精练概括,富有新意在这个基础上,我认真吸收了新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教学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轻松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与探究。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我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提供平台,吃透文本
我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水平,立足文本,通过问题导读和自我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想方设法地创设机会,提供平台,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中来,吃透文本,很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最终,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比较满意。
这节课中我最兴奋的地方是对难点的突破。我设置问题进行引导:窦娥为何要指天斥地,她振臂一呼进行起义不就应者云集洗刷冤屈了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方法点拨。其次,对戏剧文学常识进行了“三三四”数字的归纳,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学生识记。另外,把作者放在后边适时介绍水到渠成,便于学生感受其人格魅力,更易把握所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声情并茂,创设氛围
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味正而情浓的所谓味正,即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文学味;所谓情浓,即语文课要声情并茂、情思飞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了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图片等来感染学生
三、适时引导,拓展提升
在学生对三桩誓愿的认识以及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发生分歧时,适时给予引导,并灵活处理了浪漫主义手法这个教学目标一堂课,学生并没有在活跃的氛围中冲昏头脑,而是学到了扎扎实实的语文知识。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放弃面面俱到的讲解,而侧重整体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既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又不会分解文本的完整性,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之美。
四、发现问题,有待提升
整堂课,我感到整体设计比较流畅,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很多,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的予以肯定,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粉笔字不够工整,同时在多媒体教学方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另外,学生分角色朗读时,不必读出宫调、曲牌名;由于课堂时间紧张,语言分析显仓促,可以分为两课时来进行鉴赏。今后会进行调整。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忠实执行者,我会以更大的热情和勤奋使自己不断的走向成熟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奉献,我会用的青春和热情,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把教育当成毕生的事业去求索。
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相对固定,很少变化,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而新课改突出了发展个性和以人为本的概念,相应的对新的课程结构就提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较高要求。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升他们质疑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要拥有大语文教学观念,课堂上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情感、能力的迁移训练,贯穿落实生活即语文的理念。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窦某某》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