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王某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践行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基本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蔡高中地理组:王某某
2018年9月2日
践行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基本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18年9月2日 蔡高中地理组:王某某
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在2018年暑期对于新的课程标准进行系统全面学习,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三.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区域是地理学的显著特征,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某一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存在明显差异。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对象复杂多变,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各要素有不同的组合,而且地理事物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每一门学科都在培养的,地理学科所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主要是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时要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去思考和分析。
3.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素养。地理实践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课堂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也包括课堂内的教具制作、问题讨论、绘制地图、地理实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应用地理知识和方法、锻炼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树立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
4.人地观念
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教育最核心的观点。人地观念直接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观念和导向。在分析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时,正确的人地观念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产生的源泉。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扮演着课程实施者和评价者的重要角色,其所拥有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效果,从而也会直接影响到新课程实施的最终效果。
2.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
核心素养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各个教育阶段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产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际。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地理教学情境。因此,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桥梁。源于社会实际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在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都要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改变培养学生的模式,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王某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