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由用户“FormatDisk”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3:02:00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

课题:小学语文人教版(S)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课时:3



提供者:梁某某

 单位:***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语文人教版(S)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有力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2、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学习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对幼儿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的佳作。但由于学前幼儿年龄很小,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小女孩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有家不能归,直至冻死。因此,根据《纲要》的要求,学前幼儿学习这类名著的重点不是深入理解字词句段,而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名著的魅力和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激发幼儿阅读经典及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尽量通过各种活动、手段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受到一定的思想启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篇课文比较感人,所表达的情感是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根据新的课程理念,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本着“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导读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自己去感悟,赏析、用“慧眼去发现,用慧心去感悟”以达到深刻的体会、理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安徒生童话

课前自行对安徒竹的童话作品进行阅读,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1、 和学生进行谈话,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

2、 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

3、 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

 1、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

2、欣赏、体会;

?

?

3、?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2、营造悲伤的氛围,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3、?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1、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感悟;

2、老师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找知音,引发共鸣;

2、根据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想象;

3、齐某某、情景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



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1、让学生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2、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

3、通过“读”来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



播放《汶川地震》的短片,启发学生那些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

根据播放的短片和老师充满感情的语句去深情体会,最后跟唱《让世界充满爱》来使感情进一步升华。

 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知道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激燃学生内心的爱。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案

评价指标

权重

A(90—100)*权重

B(60—80)*权重



活动态度

10%

积极主动参加每一次学习活动,能主动和同学交流,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

积极主动地参加每一次学习活动,能和同学交流,不怕吃苦,能克服一定困难。



收集资料

20%

能快速地、准确地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搜索、查找资料,具有较强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

 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搜索、查找资料,具有一定的处理信息的 能力。



任务完成

10%

不需要提醒,就能熟练的,准确的,提前完成任务,内容详实,收书写工整。

能经常做自己的任务,且能按时完成,几乎不需要提醒。



合作交流

20%

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积极配合同学,乐于帮助同学,认真听取和采纳同学意见和建议 。

有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清楚,比较流畅,积极配合同学,乐于帮助同学,比较认真听取和采纳同学意见 和建议。



创新实践

20%

实践中能灵活应变,及时提出问题,并能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新颖,方法独特,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实践中有应变能力,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克服困难,勤于动脑、动手 、动口。



汇报交流

10%

积极主动,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流畅,语 句通顺。

语言表达清楚,比较流畅,语句通顺语调 有变化。



成果展示

10%

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言优美,书写工整。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中心明确条理比较清晰,语言平实。成果内容较多 ,形式较简单,能解决问题。



小计

100%













八、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实) (幻)

寒冷 —————— 火炉

饥饿 —————— 烤鹅

痛苦 —————— 圣诞树

孤独 —————— 奶奶

(悲) (喜)

生活痛苦 命运悲惨



九.教学反思





备课时,考虑到这个故事所描绘的故事离我们太远,为了防止课堂上不该出现的笑声出现,我煞费苦心,想要找到最能打动人心的好办法来,最终选取了音乐来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初步了解了安徒生的作品之后,我用课件演示了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当凄凉哀婉夹杂着风雪声的音乐在教室里响起,仿佛一下子就把师生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寒冷的夜晚,孩子们听着听着,泪就落下来了,我看到这种情景,心中也酸酸的。录音播完了,我有些哽咽,几乎无法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接下来的学习,学生们始终被这种情绪感染着,大家的言语间透露出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与悲悯,以致到了后来,大家在讨论“假如你看见这位可怜的小姑娘会怎么说,怎么做?”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含着眼泪,激动的,仿佛自己面前真的站着那个小女孩似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教学情境设置是相当成功的,是符合我的教学设计初衷的。

在引导学生探讨“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时,大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多数同学说她的死是痛苦的,但也有少数同学说是幸福的,他们的理由是小女孩的死是对痛苦的解脱,因此是幸福的。我当时面对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没有给予取舍,过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现在细想,我觉得我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应该超越文本,教育学生要向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不要悲观和失望,要勇于幻想和追求,即使遭遇不幸,也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去微笑着面对。这样,就更体现了教材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教会了学生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个问题很重要,应该说编者的意图可能就在于此,其实应该在课前有所准备,但是我却忽略了,后悔也来不及。由此可见,备课有多么的重要,今后备课,首先要找重点,然后才是个别情境,万不可本末倒置呀。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