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杨某某中学 沈某某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在用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熄(扑)灭火的方法和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且有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对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比较熟悉,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及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才能达到课堂效益高,实效性强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实质,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的原理;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燃烧现象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
(2)渗透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燃烧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自救的常识。
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1.仪器:大烧杯
2.药品及其它:水、火柴、蜡烛、湿抹布、沙土、剪刀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 展示几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板书】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概念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展示图片】 展示木炭、硫、铁、镁、蜡烛、煤等物质的燃烧图片。
【学生讨论】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
【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所说的)
【教师提问】氢气和氯气中反应是不是燃烧了?由此得出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与。这儿我们所讲的燃烧是常见的通常所说的燃烧哦。
【过渡】那么是不是什么物质都能燃烧呢?学生回答不是。例如:水、石头等。教师紧跟着提出问题:我们的书本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同学们知道它能燃烧吗?学生肯定回答:用纸做的能燃烧。教师接着问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燃烧了?这说明燃烧是不是需要条件?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表1 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无烟煤
木炭
着火点(℃)
40
240
700--750
320--370
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它就像物质的沸点、熔点一样是物质的一个性质。一般来讲,着火点越低的物质越易燃烧。例:纸比煤容易点燃。
【教师展示视频】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
通过观看实验,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代言人来表述本组的分析结果,各小组汇总 之后得出一个结论。
【教师提问】依据那些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从而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渡】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物质满足这三个的条件,燃烧就能顺利地进行,但缺一个或几个条件,就会不能燃烧,那么同学们,按照这个道理,我们只要怎么做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呢?
由学生依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那具体应如何破坏燃烧的条件,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即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熄灭蜡烛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并进行总结。
【板书】三、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练习】下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火情时采取的灭火办法,同学们分析一下分别运用了哪些原理?
【课堂检测】展示习题
教师学生一起对检测进行评价,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展示视频】介绍一些常见火源引起的火灾及自救常识(展示防火自救常识图片)。
【学生讨论】引起火灾的火源有哪些?发生火灾了怎样自救。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灭火救火不如防火,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作业布置:1.查找有关消防器材的资料。 2.根据自己住宅特点设计防火灾的方案
七、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防火自救常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