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心里想着他们--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心里想着他们---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 王 志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第2课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方法: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通过讨论、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生活体验感受,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培养心中有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
教学重点:
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真实、深刻的体验,在体验中激发帮助残疾人的意愿,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一:齐唱儿歌,激情导入。
1、师生同唱《拍手歌》要求:一边唱,一边和着音乐节奏做动作。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
2、师: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拍着灵巧的手,唱着动听的歌,跺着有力的脚的时候,感到特别特别的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吧?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却享受不到这份快乐:她们有眼不能欣赏蓝天白云,有耳不能聆听美妙音乐,有嘴不能去交流沟通,有的甚至整天坐在轮椅上,他们是这样生活的 。
3、师播放残疾人生活的一组图片课件。(出示一组残疾人图片:用嘴画画、用脚写字、靠轮椅行走的肢残人,用小棍探路的盲人,用手语交流的聋哑人,在学校学习活动的智障人)
4、师:孩子们,看了大屏幕后,你们看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吗?(残疾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出发,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环节二:模拟体验,同情理解。
是的,他们的生活会遇到到很多不方便呢,下边,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真实生活吧。(多媒出示活动题目)。
1、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手势猜猜猜”,体验聋哑人生活。找一名同学扮演聋哑人,做手势,让全班同学猜测一猜,看看她表达的是什么时候意思。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2)“蒙眼走一走”。体验盲人生活。请六位同学们蒙眼找座位体验活动。同学把眼睛蒙住,其它同学观察,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3)“领巾系一系”,体验肢残人生活。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系红领巾”吧!第一步:请同学们解下红领巾平放在课桌上,用单手系上红领巾,一分钟内看看人多少同学完成任务。第二步:把红领巾取下不,平放在课桌上,双手巾在背后不准动,只能用嘴巴来系。老师作统计,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2、交流体验活动的感受
(1)、通过刚才三个体验活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自由谈感受)
(2)、师小结:短短的时间内,就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残疾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其实今天我们体验到的,只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去做,他们需要学习、工作,需要为生存而奔波,需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
身体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困难和不便,还要忍受着周围一些人蔑视的话语和冰冷的眼神,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理解、鼓励、支持XXXXXXXXXX
【设计意图:此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三次模拟体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感受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三、分享探究,学习尊重
过渡语:是啊,残疾朋友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鼓励和支持的。你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朋友很了不起,他们自立自强,顽强地克服了内心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去完成常人能做到的甚至做不到的,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
(一)故事驿站,深化学生内心感受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的事例,哪位同学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交流)
2、听完这些感人的事迹,你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3、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这些残疾朋友,他们都有着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自信而乐观地生活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人格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
(二)观看视频,升华学生内心情感
1、播放《黄阳光自立自强》视频,让生观看学习。
2、分组讨论:
(1)、哪个镜头打动了你?
(2)、你悟出了什么人生道理呢?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他们这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以及观看老师精心选择的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视频,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
环节四:联系实际,关心关爱。
1、师:这些残疾人,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国家、社会都在关注他们。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社会通过哪些途径关心、帮助残疾人吗?
2、出示课件 :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请看——出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的资料。)
(为盲人修建的盲道、为残疾人开办学校、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爱心义演活动、残疾人专用电话、爱心捐款活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
2、师:那我们准备怎样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呢?
3、学生交流。
4、小结:其实,帮助残疾人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经济上的、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语言上的;可以是直接的帮助,也可以是默默的关怀。一句温馨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都可以让他们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找到人生的力量。
5、师:学习了这一课,大家对残疾人的认识又更深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关习关爱他们,主动的走上前,对他们说:“你好,请让我来帮帮你!”
6、学习手语:“你好,请让我来帮帮你!”
7、结语:(播放《爱的奉献》)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献出你的爱,献出我的爱,世界交变成美好的的人间,爱的乐园!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开展更多的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这也是本课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板书设计:
关爱残疾人
同情
理解 关爱
尊重
学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心里想着他们--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