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beijiao_160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23:43:1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课时(酸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能用指示剂来区分常见的酸和碱。

(2)进一步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增强对浓硫酸腐蚀性的认识。

(3)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盐酸和硫酸的鉴别,熟悉二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实验仪器

浓盐酸、稀盐酸、浓硫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镊子、药匙、火柴、滤纸。

五、教学思路

首先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通过二者的鉴别,进一步回忆和增强对其物理性质和用途的认识。继而由《基础训练》上一篇短文,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情境中来。趁热打铁,以实验探究为主导,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最后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全面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现在老师手中拿的就是这两种酸,它们的标签都被遮挡住了。那么,在不看标签的情况下,你能够用哪些方法来区分二者?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刚刚都回答的很好。浓硫酸的性质也是我们上节课的一个学习重点,一起来回忆一下浓硫酸的性质。

??????为了更好的认识一些酸,请同学们阅读《基础训练》第52页的“阅读材料——形形色色的酸。”

【教师】那么,酸都具有哪些通性呢?各自又有哪些“脾气”和“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

???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翻到第54页,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

1、取两张滤纸,在其中一张的两端各滴上一滴稀盐酸,在另外一张的两端各滴上一滴稀硫酸,在滴痕处依次滴上一滴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

紫色石蕊

无色酚酞



稀盐酸

红色

不变化



稀硫酸

红色

不变化



2、回忆第八单元所学的几种金属分别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



镁

Mg + 2HCl = MgCl2+H2↑

Mg + H2SO4?= MgSO4+H2↑



锌

Zn + 2HCl = ZnCl2+H2↑

Zn + H2SO4?= ZnSO4+H2↑



铁

Fe + 2HCl = FeCl2+H2↑

Fe + H2SO4?= FeSO4+H2↑



铝

2Al+ 6HCl = 2AlCl3?+ 3H2↑

2Al + 3H2SO4?= Al2(SO4)3+3H2↑



【问题】上面反应的生成物都有什么特点?

分析:都有氢气;另一生成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型化合物。

3(1)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消失,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Fe2O3?+ 6HCl = 2FeCl3?+3H2O



(2)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再倒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CuO + 2HCl =CuCl2?+ H2O



?

【问题】1、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利用上面的反应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长时间将金属制品浸在酸中?为什么?

分析:1、都有水生成;另一生成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型化合物。

???2、不能;因为在除去锈之后,酸会与金属继续反应,造成对金属的腐蚀。

【小结】通过上述的探究,请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1、和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

3、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

4、和金属的化合物反应。如:

Na2CO3?+ 2HCl = 2NaCl + CO2?↑+ H2O

Na2CO3?+??H2SO4??=??Na2SO4?+ CO2↑+ H2O???

CaCO3?+??2HCl??=??CaCl2?+ CO2?↑+ H2O

BaCl2?+ H2SO4??=???BaSO4↓ + 2HCl

AgNO3+ HCl??=??AgCl↓ +??HNO3?

【问题】请同学们回忆,酸如盐酸、硫酸等,除上述反应外,还能和什么物质反应?

【分析并小结】酸的化学性质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

现有两支试管,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请设计实验鉴别二者。

分析:方法一,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无变化的则是稀盐酸;方法二,分别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则是稀盐酸,无变化的则是稀硫酸。

【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知道了酸溶液可以与指示剂作用,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也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同时也认识到盐酸和硫酸与一些金属化合物的反应。这部分的内容很重要,请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好好复习复习。

今天虽然学习了酸的不少化学性质,但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化学性质我们没有讲到,那就是和碱的反应,这部分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本节课没有时间来讨论它,而在课题2,花一个课题的时间重点讨论它。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一、酸的化学性质

1、和指示剂作用?酸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

3、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

4、和金属的化合物反应

八、作业布置

有关练习。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顺利完成了本节课酸的性质的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学生实验做的都很成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做了铺垫。

不足之处: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性质,对酸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实验时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采用抢答的形式,成了学习好的同学表演的舞台,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现象导致了课堂生成太少,好不容易回答一个错误,也随即被改过来了,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2、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实验时兴高采烈,但回答时却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从这点来说,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没有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实验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显然没有做好。

3、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老师只是做到了巡回指导,没有集中强调,仅仅在课件上要求学生要规范。

4、在课堂上酸的性质的实验时一个一个的做,还是一块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前也进行了思考。前者教师指导学生方便,学生实验可能更规范,但浪费时间,40分钟内能不能完成是问题。后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注重了学生实验的连贯性,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这是在以后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