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现代史分期
1949—1956 过渡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
农民1965年从集体分得收入52.3元,1976年为62.8元。十一年间增加10.5元,每年不到1元。至少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得温饱。
——薛某某《薛某某回忆录》
1965年全民企业职工月工资65.2元,1976年为60.5元。
——孙某某、周某某、吴家骏、张某某《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一些看法》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 两个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凡是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书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实行改革开放
伟大
决策
思想路线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政治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
路线
工作重点的转移
历史意义:
①两大
转折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体制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②三个
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③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②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
展新时期 。
想一想:
改革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变?
改革到底要改什么?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含义: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某某,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XXXXXXXXXX
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某某,不许包产到户。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民间谚语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合作探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3、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包产到户
土地公有制
权: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2、内容
基本任务:
中心环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增强企业活力
1、开始标志: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我们不揣冒昧,大胆向你们要权。”1984年3月,一封紧急呼吁信直送**_*公桌上,55名厂长要求为企业“松绑”,XXXXXXXXXX呼吁信写得清楚:省委省政府下属不少部门把住权力不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国有企业,厂长想给职工修个厕所,都得给上级打报告申请,让他们如何大展拳脚?”
材料一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仅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来,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系,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材料二 1984年4月19日,石家庄造纸厂内,45岁的销售科科长马某某在一份承包合同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马某某当上了造纸厂的厂长。但刚上任的厂长马某某首先在厂门口贴的是一副对联:“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横批是“多劳多得”。
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企不分,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
职工积极性不高
意义: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原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内容:承包责任制
国企改革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
请思考:
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1978XXXXX
海南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浦东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闽东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评价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历史的回音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