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

本文由用户“house90后瑶瑶”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18:14: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导入

清风流水,小鸟鸣蝉。落花细雨、暮鼓晨钟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歌声,我们现在听到的是海浪的歌声。听,浪花里飞出了激情,浪花里飞出了欢乐,诗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被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一首著名的散文诗,《浪之歌》

二、预习检测(读出ppt出示的易错字音)

三、了解作家作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对作家的了解详细介绍亦可,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某某》等。本文选自《泪与笑》。

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他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写下《叛逆的灵魂》被逐出国土,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三、整体感知

1.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 各有什么特点?

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的浪?热情洋溢 一往情深 无比忠诚 多情浪漫

温柔善良 痴情 缠绵任性

_______的雨?滋润万物 让山河欢乐 让花草欢笑 传递爱情 充满爱心 启迪心扉

2. 思考:

 “浪”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唱出了怎样的歌?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唱出了怎样的歌?

一个奉献者的形象,滋润万物,传递信息。

一个信使的形象, 为云彩和田野传情。

四、自主探究

作者借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借雨之歌,表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爱的信息的意愿。

五、写法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一段或几段认真品读,自选角度(如人称、修辞、谴词用语等),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语言特点的话。

语言特点: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

4、押韵,朗朗上口。

六、语意质疑,比较异同

五、课堂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已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六、模仿创作

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请用第一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写一首散文诗,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200字以上)

七、拓展作业

阅读《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某某》,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