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周美琳z”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3 17:18:47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连某某连某某



姓名:

孙某某

工作单位:

淮河镇小学



学科年级:

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连某某连某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5页的内容,在10的认识之后,是加减法的延伸,同时也为之后学习进位加法凑十法做铺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某某连某某的数学模型,理解连某某连某某的含义,掌握连某某连某某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某某连某某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笔算到口算、最后内化为心算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具体情景中获取知识、使用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所以,连某某连某某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算难,重点在于计算方法掌握上面。难点,在于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较差,前两位的加减运算结果会遗忘,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测验,增强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准备两个盒子,每个盒子5颗珠子,然后请两个同学上台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赢了的同学每次获得两颗珠子。直到有一个同学赢满2次。板书:5+2+2

输了的同学每次减少两颗珠子。直到有一个同学输满2次。板书:5-2-2

游戏完成后,板书主题:连某某连某某。

学生的注意力会大多集中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上面,老师要注意引导,最好是让其它同学拿出草稿纸,在台上的同学玩游戏的时候,其它同学写算式。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搭建一个直观的连某某连某某场景,让学生先体会使用连某某连某某记录的便捷。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课件,让学生口算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对已经学习并熟悉的知识,往往兴趣较高,急于表现。

此环节的内容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复习旧的知识,来发现新的问题。



结合情景,探究新知。

1.探究连某某。

①课件演示,引导观察,让学生口述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写出算式并计算。

③讨论算法。

④分辨一步加法和两步加法的区别。

⑤小结。

2.探究连某某

①课件演示,引导观察,让学生口述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写出算式并计算。

③讨论算法。

④分辨一步减法和两步减法的区别。

⑤小结。

3.连某某连某某计算方法总结。

心算能力好的学生会快速的说出结果,但是却说不出来运算的过程,这是因为学生的心智发展速度超过语言发展速度所致,所以,老师要注意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心算能力差的,可能会算了前面忘了后面,所以要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

此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来重复讲解和运用计算的方法及先后顺序,务必让学生记牢并会正确使用。



联系生活,说出实例。

老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连某某连某某的实际例子。

绝大多数学生可能说不出来生活中的实例,老师可以多举例,引导即可,学生说不出来也没关系。学生听过,课后再多观察,以后总会熟练的说出来。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巩固训练,内化心算。

1.出示课件,笔算结果。

2.出示课件,口算结果。

3.老师说算式,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答案。

口算的时候,速度不宜过快,可以先念前面的两个数,等学生算出来了,再念最后一个数。

培养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将连某某连某某的计算方法内化到心里。



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情景式教学策略,将学生引入具体的连某某连某某情景之中,让他们体验并发现连某某连某某的实际应用以及便捷,并掌握连某某连某某的运算顺序。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策略,本节课配置了如下教学工具:弹珠、PPT。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能够有效的理解连某某连某某的含义。

通过技巧能够准确的笔算连某某连某某题目。

能够口算连某某连某某题目。

在老师语速不快的情况下,能够心算连某某连某某题目(2-4题/分钟)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



八、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连某某连某某

5+2+2=9 连某某

7

5-2-2=1 连某某

3



九、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连某某连某某》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某某、连某某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连某某连某某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我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让两个学生玩石头剪刀布,每个学生有5颗珠子。①赢了就可以再得到2颗珠子,直到一个学生赢满两次。②输了就需要被拿掉2颗珠子,直到输满两次。等学生们玩得比较开心时,用数学算式板书珠子增加和减少的过程以及主题。

空间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某某、连某某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某某、连某某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例如:表情过于僵硬;音量过小导致有些同学听不到;虽然设计了教学板书,但因第一次上公开课,心情比较紧张,以至于板书没有写完整,该注明的重点没有注明清楚;在讲连某某连某某运算的过程中,关键方法没有阐述明白;当然,最大的不足是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导致有些时候,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没有有效的进行提醒义务。这些都是是我以后在上课的时候需要注意改善的。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