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伶官传序杨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作者简介: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并培养了大批的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等都是出其门下。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伶官传序》是欧阳某某《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解 题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某某李存勖宠幸的伶官史某某、郭某某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篇史论。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某某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某某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某某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某某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某某?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①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立论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来说)
②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证的?由此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听一听,想一想,会者不难哦!得天下和失天下庄某某简历912年23岁908年923年38岁“系燕父子以组”(灭燕)926年41岁27岁“与尔三矢”(继承父志)“函梁君臣之首”(亡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得天下 —— 15年—— 盛失天下 —— 3年—— 衰
为 什 么?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忧 劳 兴 国庄某某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逸 豫 亡 身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庄某某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某某拒不发兵 ,庄某某亲征败回, 众叛亲离,伶官郭某某又乘危作乱,带人围困庄某某,并用乱箭射死庄某某,庄某某父亲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都是伶人惹的祸?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中心论点)看看作者怎么说?思考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
庄某某忧劳得天下?找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语句。可谓壮哉何其衰也莫能与之争数十伶人困之赞叹惋惜谴责教 训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本文是欧阳某某《伶官传》作
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
而是庄某某呢? 最后一段能否删了?为什么?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某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背 景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某某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某某《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某某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借古讽今。文 旨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23岁27岁38岁41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志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函梁君臣之首(亡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论 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立国(15年) 灭国(3年)回顾全文文章结构图示21、“满招损,谦得益。”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释: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名句积累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从庄某某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
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请列举历史上国君因所溺亡国的史实。回顾历史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
周某某——宠溺褒姒——众叛亲离
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
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乱
宋某某——好于蹴鞠——靖康之变
… …还记得吗?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原庄某某之所以得天下(名词,原先)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动词,订立盟约)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商量语气,还是)
D君臣相顾(动词,照顾。 )B 对加点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同”还是“不同”呢?D 请选出与“盛以锦囊”句式相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夫晋,何厌之有
C、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到底是哪个呢?C 布置作业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伶官传序杨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