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世界的海陆分布
姓名:
杨某某
工作单位:
***学
学科年级:
初一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海洋和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是学习地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能读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用如何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教师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
过程与方法
参与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由小升初,面临的问题比较多,诸如学科知识跨度大,学习能力转化难度大,不适应初一学习生活等,但迷惑的同时,心中也存着对新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好奇,并表现出极大探索欲望,这是优势。
由于在小学阶段并未系统地学习地理,甚至没有听说过这样一门学科,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地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相信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是极强的。地理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综合性比较强,而七年级地理更多地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入门难度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面积大小
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宽阔的胸怀,可你知道天空有多大?海洋有多宽吗?地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海洋和大陆的分布情况。
思考、讨论、交流、探索海洋的大小
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板书】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讲授新课
海洋与陆地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图片及文字:图片——加加林太空游走、太空中看地球。文字:1957年10月11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某某?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地球,应叫它水球。”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屏幕展示活动题:
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特点?
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
【教师总结】及时评价并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板书】海陆比例:海洋占70.8%,陆地占29.2%。
看图片得出答案: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认识不到陆地之外还有更广阔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通过观察、读图比较、讨论得出答案: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展示图片比较直观,易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板书】
七大洲
(合作学习,理解概念)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认识大洲、大陆、岛屿等概念。
设问:1、什么叫大陆、岛屿、大洲?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什么?世界最大的岛屿是什么?世界最大的大洲呢?
3、地球上有几大洲、几大洋?面积大小如何?
名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学生活动)指导读P28“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认识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1)那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那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的大陆?那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那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学生读图)读P29图2-28“七大洲面积比较”,识别七大洲的轮廓并比较大小。
(课堂探究)课件展示“亚洲与欧洲、肥厚的分界”图和东西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找出亚洲、欧洲分界线,亚洲、非洲分界线以及南北美洲分界线。
提问并及时给予评价。
大洲分界线
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完成教材P30活动题,初步了解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自学后讨论回答出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认真读图,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找出大洲分界线。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培养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
四大洋
(自主学习)
什么是大洋、海、海峡?
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上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板书】
四大洋(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快速准确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应位置与面积的大小。
出示简图,让学生辨认。
学生绘制世界海陆轮廓示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读图比较后回答问题。
看图,快速地辨认大洲、大洋。
学生绘制世界海陆轮廓示意图。
记忆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图文结合,易于掌握。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增强记忆,提高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与大小,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环节,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