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阎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阎某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学》第二版第一册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共分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延续,也为以后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某某奠定基础。同时本节课也最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这一基本学习思路。
二、知识结构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学习时可与等差数列进行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明确等比数列定义的限定条件。然后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运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相关问题,学会构造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明确等比数列定义的限定条件,会根据定义判断等比数列,并且求出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⑵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其通项公式,会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第n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索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发现并灵活运用数列的等比关系。
⑵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例题与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体会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等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类比等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五、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六、教法
采用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及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七、学法
采取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八、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问题
预设
师生
互动
预设
意图
创
设
情
境
问题提出
问题1 如图所示是某种细胞分裂的模型,细胞分裂的个数可以组成一个数列。
问题2 我国古代一些学者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这样,每日剩下部分都是前一日的一半,如果把“一尺之棰”看成单位“1”,每日的剩余量构成的数是?
问题3 除了单利,银行还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按照复利计算本金和的公式是:
本利和=本金XXXXX(1+利率)存期
例如,现在存入银行10000元钱,年利率是1.98%,那么按照复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构成了一个数列。
教师:写出以上三个问题中蕴含的三个数列。
学生:
问题1 1,2,4,8, XXXXX
问题2
问题3 10000XXXXX1.0198, 10000XXXXX1.01982, 10000XXXXX1.01983,10000XXXXX1.01984,XXXXX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列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引入做了铺垫。
新
课
导
入
问题1: 1,2,4,8, XXXXX
问题2:
问题3: 10000XXXXX1.0198,
10000XXXXX1.01982, 10000XXXXX1.01983,10000XXXXX1.01984,XXXXX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数列的共同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通过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出这三个问题共同的特点
形
成
概
念
由以上数列的共同特点,形成等比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某某,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q,即
,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q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显然q≠0.
思考2. 如果q=0,那么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如果是,请给出公比,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⑴1, 1, 1, 1;
⑵0,1,2,4,8;
⑶.
2.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⑴2, a, 8;
⑵-4, b, c,.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思考q是否为0,使学生对完整的定义有了初步的认识。
练习强化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理解掌握。
循
序
渐
进
提问:已知首项某某公比,怎样写出通项公式?
如果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q,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知:
,
,
XXXXX
所以,
,
,
XXXXX
因此,首项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生的成果,然后教师给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明白公式的由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及记忆。
例
题
讲
解
例1:在等比数列中,
⑴已知, ,求;
⑵已知,,求和。
例2:在243和3中间插入3个数,使这五个数成等比数列。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例题。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通公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
习
巩
固
练习1.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2,第四项是56,求这个数列的第一项。
联系2.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第4项是24,第5项是48,求和。
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进行辅导。
学生动手做题,在例题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
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个别指导为辅。
课
堂
小
结
1. 一个定义: 等比数列的定义(注意等比数列定义的限定条件);
一个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三个题型;
⑴利用定义求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⑵已知四个量a1,q,n,an中的任某某,可求出第四个;
⑶已知等比数列的任意两项,求等比数列的另外两项。
教师提问,学生共同回忆,给出小结内容。
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强化本节课所学内容
布
置
作
业
习题4.3.1练习 第2,5,9题。
教师给出作业
巩固等比数列定义,巩固例题所用知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阎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