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

本文由用户“life统称”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6:59:15 举报文档

以下为《《落花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落花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的可贵品格;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某某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的可贵品质,领悟做人的道理。

难点:了解借物喻某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复习生字词。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默读课文“议花生”部分,思考我们分别是怎么评价花生的?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我们是如何议论花生的?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2.父亲认为花生有什么好处?

(1)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某某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3)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作者写桃子、苹果、石榴不是在贬低他们,而是他们有美丽的外表,花生没有美丽的外表而有可贵的内在就显得更不容易。)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父亲希望我们成为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像石榴、苹果、桃子一样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3)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分享身边像花生一样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总结全文,品味写法

1.对比句子,哪一句最好,为什么?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记在我的心上。

2.许某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3.遗留问题:许某某为什么取笔名为落华生?

4.品味写法:

(1)详略得当

(2)借物喻某某

(理解什么是借物喻某某)

5.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1.拓展歌颂奉献精神的名句。

2.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小练笔:利用借物喻某某的手法写一种事物。

4.作业:课后对应练习;作文。

四、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 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某某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五、反思:

《落花生》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作者是著名作家许某某,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某某,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而许某某也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他以“落花生”为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并付诸行动,成为优秀作家。

本课教学的重点既要求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又要求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重点品析“议花生”这个部分,但是根据以往的情况,学生可能会片面的为了赞美花生的好处而贬低苹果、桃子、石榴。所以在教学时,我带领学生读文后,学花生的品质时,引导学生质疑1: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它们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从而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其中有一个同学就讲得非常好:“老师,我觉得在这里只是把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的生长位置作了比较,目的是要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而不是有意贬低这几样水果。”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个性得以和谐发展。在深入学习时,还应重点放在理解爸爸说的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此外,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某某的写作方法,在充分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能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是一些像苹果、石榴那样既外表好看又有实用的人,但这样的人不多,更多的是像落花生那样平凡而又实在的人。

在我们自己身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医生、教师、军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我们学习落花生,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并让学生选一个内容模仿课文写写感受。让以写促读,以读悟写,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落花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